APP下载

某些血清补体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

2018-12-04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补体冠脉斑块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致使冠脉急性狭窄乃至闭塞,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心肌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发生损伤及坏死的临床急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是其临床特点[1]。研究表明,炎症及免疫反应在冠脉斑块的形成及破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炎症反应重的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较差,更易破裂,同时补体C3、C4等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通过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脂质沉积加重,从而加快斑块进展[2]。有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补体C3、C4及C5b-9等补体成分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补体的激活加重了心肌损伤,扩大了心肌梗死灶面积[3-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性的纳入2015年3月~2016年4月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内科明确诊断为STEMI且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患者75例归为STEMI组,同时招募同期于本院体检的经冠脉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冠心病的志愿者8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2例,女性63例。所有患者入组时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及吸烟史)。

1.2诊断标准STEMI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ESC/ACCF/AHA/WHF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5],是指血中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或CK-MB)明确升高的前体下有以下三种表现之一:(1)胸痛持续时间30min;(2)心电图有ST-T的动态改变乃至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等;(3)心超等检查发现心肌出现新的活力丧失或室壁反常运动。排除标准:1)因自身原因拒绝施行急诊PCI术;2)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3)存在肝肾疾病终末期;4)近期发生或正在经历炎症感染;5)合并其他不适宜入组的疾病。所有患者诊治过程获得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并获得充分知情同意,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约3至5mL两管,其中一管以3000r/min离心后取上清夜用于检测补体C3、C4、C5b-9浓度,一管用于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肌酸激脢(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此外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再次抽取静脉血检测补体C3、C4、C5b-9水平;抽取所有患者空腹超过8 h静脉血用于检测相关实验室标记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K-MB,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采用散射比浊法及ELISA发法检测C3、C4及C5b-9。

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心脏彩色超声获取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4随访所有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心因性死亡、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再梗死、非计划内再住院、恶性心律失常,最长随访时间为6个月。

2 结果

2.1两组受试者临床基本资料由表1可看出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既往疾病史、年龄及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同时可见,STEMI组患者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受试者临床基本资料

2.2 PCI治疗对C3、C4及C5b-9的影响比较STEMI患者PCI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差异可知, 与PCI术前相比,PCI术后C3、C4及C5b-9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PCI治疗对C3、C4及C5b-9的影响

2.3三种补体与CK-MB、cTnI及LVEF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三种补体与CK-MB、cTnI及LVEF的关系,我们发现,C3与CK-MB、cTnI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C4与cTnI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C5b-9与CK-MB、cTnI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详见表3。

表3 临床指标相关性

2.4补体C3、C4、C5b-9水平与MACE 所有STEMI患者出院后均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最长随访时间为6个月,其中24例STEMI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MACE归为MACE亚组,其余51例STEMI患者未发生MACE归为非MACE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外周血循环水平发现,MACE亚组患者C3、C4及C5b-9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补体C3、C4、C5b-9水平与MACE

3 讨论

近些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关注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学者指出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等方面,一方面冠脉粥样斑块较稳定的往往炎症反应较轻,另一方面炎症因子加速了冠脉不稳定性斑块破裂进程。补体C3作为补体系统活化的枢纽,补体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第二个被活化的补体成分,并在补体后续成分的级联反应中发挥介导作用,在各种炎症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补体C5b-9具备溶解细胞的功能,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及加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损伤,致使心肌细胞受损,在补体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监测上述三种补体水平浓度的变化,用来预测机体补体系统激活程度[3,6]。国外既往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补体系统激活产物如C3、C4、C5b-9等的浓度显著升高,同时梗死心肌细胞中有C5b-9的沉积[7]。急性缺血事件发生时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相应补体,而补体系统的激活进一步加重缺血性心肌损伤,研究表明某些补体如C5b-9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通过抑制补体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梗死后淋巴细胞的聚集[8]。

本研究发现,STEMI患者外周血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这说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炎症系统激活,参与STEMI的补体生成增加,同时损伤的心肌细胞自身释放相关补体。众所周知,cTnI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cTnI与三种补体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补体C3、C4及C5b-9水平与cTnI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三种补体也许是潜在的急性心梗时心肌损伤面积的预测因子。同时补体C3、C4及C5b-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这进一步说明这三种补体的激活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对心脏泵血功能影响越大,预示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更大。以上结论,与既往研究相一致[8]。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未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疗对补体C3、C4及C5b-9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有效的心肌组织再灌注治疗对机体补体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比了急诊PCI术同一STEMI患者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变化,我们发现,PCI术后患者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这也许是由于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避免了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限制了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使得相应补体生成减少,同时也可能抑制了相关炎症过程。另外,我们研究了补体C3、C4及C5b-9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发现,高水平的补体C3、C4及C5b-9增加了MACE发生概率,三种补体水平与MACE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入院即刻补体水平高的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检测STEMI患者循环补体C3、C4及C5b-9水平的变化,更好的评估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更进一步的设想可以通过调节三种补体的表达提高心梗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这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补体冠脉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