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课堂
2018-12-03杨朝艳
杨朝艳
摘 要:为了在普通学校真正落实全纳教育理念,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在课堂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全员参与,做到人人受欢迎;对于特殊儿童,我们更要加倍关怀,避免出现分类歧视现象;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做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从而共同营造一种全纳的氛围。
关键词:全纳教育;歧视;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学生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度,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一些排斥现象,关注并满足所有参与者多样化需求的一个过程。我们知道它要求容纳全体学生,反对一切歧视、排斥,促进全员积极参加,注重集体的合作,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以覆盖全部学龄儿童为共识,以正规系统、负责教育全部儿童为信念,涉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以及教育战略的变革和调整。全纳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怎样让部分学生融入主流的小问题,它也是考查怎样改变教育系统与其他学习环境以适应参与者多样性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老师与学生都能接纳多样性并视之为机遇,视之为学习环境的丰富,而不是问题。作为一线小学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合作,促进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也倡导很多年了,而今,我们又要提倡全纳教育,那是否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我们的教育应着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点。当然创新就必须要有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也是需要建立在自由、团结、和谐、合作、平等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不公平的氛围里是很难有创新机会的。事实上,创新的氛围就是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要求我们具备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以及坚韧的毅力。而全纳教育也倡导集体合作,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全纳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集体合作。每一个人是集體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打造出一种关注每个人、增加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人的氛围,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教学,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倡导全纳教育与实行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全纳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和素质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不是要儿童去适应我们的课程。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学习多种课程的机会,同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性格和兴趣的儿童全员参与。比如: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一年级刚进班级时,他很不适应,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让他能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和谐、快乐地成长,老师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我们经常开展合作学习,为了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这个孩子所在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换最快,目的是让班上更多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孩子帮助他,和他一起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语文课堂上有小伙伴和他一起大声朗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数学课堂上有小伙伴和他一起探索不同的思路方法,体会方法多样化,还和他一起制作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之美;英语课堂上有小伙伴和他一起表演英语剧,给他戴上他最喜欢的小猴头套,展现出小猴的活泼机灵,感受英语剧的独特魅力;体育课堂上有小伙伴和他一起并肩作战,即使输了比赛,也不让他掉队,让他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合作和全员参与的课堂中,这个孩子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收获也与日俱增。班上的其他孩子也从丰富的课程活动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也真正做到了对课程进行改革,更加关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也更加了解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多样性。
二、加倍关怀,避免分类歧视
全纳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我们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排斥任何特殊学生。虽然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怎样用全纳教育的理念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排斥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甚至在幼儿园,只要儿童的身体或“智力”存在一些问题,就会在入学时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当即就被排斥了。(2)歧视现象——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让其参与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的课外活动,比如有的学校请专家来学校作报告,甚至规定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参与。(3)分类现象——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将学生分类,甚至在一个班级里也分成优、良、学困生等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做不同的练习题目。
全纳教育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涉及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标准。《萨拉曼卡宣言》申明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这些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我们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困难的学生的理由。反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关怀他们,营造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全纳教育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关注其中一部分。在当代的教育现实情况中,确实有一部分人被排斥(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而我认为教育目的并非如此。所以,全纳教育倡导加倍地关怀被排斥的人是完全有道理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我们班上的这个孩子,正是有了来自班上其他同学的加倍关怀(每天都有同学陪他上厕所,陪他接水喝,课间陪他安全文明地休息,陪他安全地参加各项体育活动,陪他到阳光书屋借阅图书等),孩子才一天天开朗起来,才慢慢开始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正是有了来自班上其他学生家长的鼓励与帮助(经常有家长私下和这个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静待花开。”还积极邀请他们一家参加周末家长组织的集体活动等),孩子才有了更多的自信,才没有被排斥、被分类的感觉,也才渐渐喜欢上我们的大家庭;正是有了来自学校领导和班上老师用心的付出(学校领导经常来到班上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给他鼓励的“抱抱”,班上的各学科老师在各自的课堂上大显神通,设置丰富的活动、多样的参与方式、积极的评价形式等),孩子才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一年下来,孩子学会了拼音,能认识一千多个字,也学会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计算接力游戏——“开火车”;在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收获,这些进步是家长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的,甚至觉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本想着孩子只要不厌学、不逃学、不出心理问题就很好了!)所以,只要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真心,加倍地关怀他,一定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这样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都建立了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营造了一种全纳的和谐氛围。
三、转变观念,迎接更多挑战
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上,特殊学校在慢慢减少,教育体制也慢慢从二元制走向一元制。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虽然全纳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赞同或虽赞同但不愿意具体实行。我认为这还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已经十分明了,但人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我认为用全纳教育的思想转变人们的陈旧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树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学困生,所有学生都是具备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以及不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具备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的差异性。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思维层次。
我们也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努力搭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尊重、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权,尊重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把师生之间的对话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师生心灵要真正沟通,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特别是教师人格中的民主素养,理解、关怀、包容、滋养全部学生。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师生和谐、融洽的氛围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要民主,要清除旧观念,吸取崇尚民主的现代教育理念;二是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三是行为作风要民主,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多样化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各种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未来社会要求我们面对各种社会挑战时,应该具备认真观察、合理判断、综合分析等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个性特征的能力,必须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全纳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今后我们还将坚持理念,加强服务,注重实践,拓展思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实际的行动进一步落实全纳教育工作,争取做到多出经验、多出成果,让所有儿童快乐学习,健康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范晓慧.全纳教育与教师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邓猛.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黃志成.全纳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