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姿势与养生保健

2018-12-03郭旭光

益寿宝典 2018年32期
关键词:发麻握拳握力

文/郭旭光

你知道吗?人体一旦保持某种姿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就能起到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的作用。

仰卧姿势治呃逆

仰卧姿势有和胃降逆止呕功效,尤其对饱食或食后过度运动出现的呃逆效果特佳。

跪膝俯伏位防痔疮

人们痔疮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人类的立行,血液淤积,久成痔疮。如果每日坚持跪膝俯伏于床一二次,约30分钟,不仅对痔疮会起到防治作用,而且能预防颈椎病。

脚尖走路防脱肛

每天早晚两次在家中各走十个来回,100米左右,走路时,双脚抬起脚后跟,用脚尖走路。这样练习,既有利于提肛收腹,又使肛门静脉瘀血难以形成。既防治了痔疮,又可防止脱肛。

有空转头全身轻松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落枕、颈肩臂疼痛等。

揉膝盖腿脚老得慢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部衰老最先体现在膝关节上。经常按摩膝盖可使其气血流畅,有利于防病治病。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将两手搓热,分别放在膝关节处,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觉微热为佳。

踮踮脚气血畅通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还可双脚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做20~30次。久坐者最好每隔1小时做1次踮脚运动。

右侧卧位止腹痛

凡因饮食过度、情绪波动或胃肠炎症,使胃肠痉挛所致腹痛,可采用微曲双膝向右侧卧的姿势,保持10~30分钟,即可缓解或消痛。尤其对功能性或神经性腹痛效果较好。

踢小腿肚祛除湿气

一手扶住固定物,一条腿站立,用另一条腿的脚面依次踢打站立腿的小腿肚子的承山穴(踮脚尖时,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尖角凹陷处)。踢打的力度视个人承受能力而定。在踢打过程中可以加速缓慢加速交替进行,每次5~10分钟。其作用就在于缓解疲劳、祛除体内湿气。

平躺抬(举)腿贴墙治失眠

生活中不少人为失眠所困扰,入睡困难,辗转反侧,苦苦向往着甜蜜的梦乡,可是却好事难成。采用这一姿势,可能会有助于您进入睡眠。“平躺上举双腿直立靠墙”(类似大写的“L”)训练,有助于人体进入“身心放松模式”,可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让呼吸更深更稳。每晚睡前,不妨换上舒适服装,关闭电视电脑,做做这个动作。

走路握拳助长寿

握力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说明越健康。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国外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方法: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高举双手缓解腿麻

人们坐的时间一长,就会腿脚发麻。遇此情况,应立刻改变姿势,可以小范围内快速走动几分钟;如果感到左腿发麻,就高举右手10秒,然后放下,反复3次,右腿麻的话就举左手,麻木感可以得到缓解。此外,变换走路姿势,如走“内八字”,使不同的肌肉均衡受力,减轻发麻的感觉;对发麻部位进行搓、热敷,也能消除麻木。

晃脚改善血液循环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功能失调的现象,出现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时,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

猜你喜欢

发麻握拳握力
巧练握力益康寿
走路握拳头脑健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小兔上学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不容忽视的握力
腿坐麻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