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12-01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王艳君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 王艳君
数学作为我国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的影子,因此刚开始可能对于各个学科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时间一长,一些学生就会发现数学课似乎很难,越学越难,最后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数学成绩也就随之下滑,这种现象几乎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当个体对某件事充满强烈的兴趣时,会促使其产生积极参与和了解的欲望,自觉地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如何做到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从教学目的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推动力。研究表明: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是个体自身内化的学习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使其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着怎样的实用性,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能够对自身产生什么样的用途。初中生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自立、自强、自觉的意识,但是对他们加以引导和鼓励,他们会产生一种对自身负责任的自觉意识,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有了清晰化的认识之后,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使其了解数学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同时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使学生领悟到地球物质之广博,生活之中处处皆是数学的影子和学问,数学也为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不容小觑的责任,以此培养初中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从课题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成功做好一个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继续求索和思考数学的兴趣。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棋盘和一些米粒带到课堂,按照一定的次序,第一格中放入一粒米,在第二个格中放入2粒米,然后在第3格放入4粒米……以此类推,直到装满整个棋盘为止。问:装满整个棋盘可以装多少米?学生看着这个实例展示,听到提问会觉得很有趣,于是纷纷猜测,有学生说:“要装满需几袋米就够了。”这时可告诉学生:“全国的粮食也装不满这棋盘。”大多数学生都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不可能。教师正好借此机会,吊够学生的胃口之后告诉学生:只要学习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后,大家就会对此一目了然。这种方法能够借着学生不服输并且又有好奇心思的复杂心理将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揭开谜底,枯燥的数学课堂也充满了乐趣,学习积极性得以完全激发。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每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出既能满足学生求知兴趣,又与本节课程知识体系关联的导入内容,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三、在优化教法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能够对教学内容加以有效的改造、加工,并以符合初中生发展特点、深受其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一定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喜欢和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创新优化教法。如: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带着一副扑克牌来到教室,学生玩笑说:老师不会是要教我们玩扑克吧?当教师把游戏规则讲清后,才知道是用任意四张扑克计算24点游戏。又如:教师拿着装着颜色不同的乒乓球盒子走进教室,学生以为其是将数学课换成了体育课,其实是对“一定摸到红球吗”这节概率知识的教学,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空间,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了学习。
四、用生活实例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给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环境和氛围。纵观历史上下,多少名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都听说过他们的故事,也听说过将数学相关知识和图形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如:屋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人的鼻子为什么在脸的中间就好看?报幕员为什么不站在舞台中央报幕?你能否不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通过讲述实例,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心中会急切地想要解开疑问,不仅能够充满兴趣集中精力,跟着教师一步步去解答,还能使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趣味性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收益不小。
五、用师生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知识的难度加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出现了区别。受到其自身思维意识的制约,很多学生对于每一门科目的掌握也不会均衡,也就是俗称的“偏科”,但是他们在面对这种情况之后如果暂时努力不能见效,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冷漠对待。要有效转变学生的这种状况,师生之间的感情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先分析、思考,想出解答方法,然后再当堂发言,教师要对其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并及时指正补充。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逐步适应这种模式,能够积极主动地操作这个过程,那么其对于数学的研究就会变得喜欢并且能够持久坚持下来。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初中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最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