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2018-12-01安徽省潜山县黄铺镇中心学校王妙宁
安徽省潜山县黄铺镇中心学校 王妙宁
数学这一门学科相比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学习方式,要想学好这一门学科,就必然要具备较为良好的思维方式。反之,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其缘由,那么学生所懂得的知识点也只是暂时的,因为这一过程并没有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反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迁移。可是,究竟要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呢?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缘由,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就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来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是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虽然素质教育环境不断深入,但还是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也经常是上台解答黑板上的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不仅会对这些计算题产生审美疲劳,还会严重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也就很难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这一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知识点也十分抽象,教师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来教学的话,不仅不能保障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就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很少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之所以会如此,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数学成绩,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或者是难题之后,经常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如何解题,也不让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长时间下去,学生也就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不主动思考动脑这一不良习惯。为此,我们在学习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见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旦离开了数学老师的指导,就不知道要如何去学习或者是解决问题,最终也就很难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1.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想发挥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价值,还是应该要先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因为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才会主动参与到探究当中,进而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数学这一门课程本身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困难,因为其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直接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来为学生创设出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最终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多彩的几何图形”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立体图形,如文具盒(长方体)、魔方(正/立方体)、足球(球体)、笔筒(圆柱体)等,在展示出来这些实物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些实物,你们能够想象出来你们所熟悉的几何体吗?而你们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实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再借由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就能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初中探究性学习。
2.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除了要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之外,恰当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情境之中,进而也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探究动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和进步。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且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让其能够灵活使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进而也就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批电脑原售价为6000元一台,在甲、乙两家家电商场都有在销售,其中甲商场在促销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是买一台为5800元,而两台则是5600元,总之,多买一台单价就能再次减少200元,可是每一台的价值不能少于4200元;而乙商场则是一律7.5折进行销售,如果我们学校要购买电脑,要在哪一家商场买比较划算呢?”通过这种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3.利用实践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问题探究以及解决能力,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大多会直接对着教材向学生讲解其中所存在的知识点和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大量试题来对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在题海当中更加厌恶数学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提出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①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②探索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③让学生借助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进行实际解题。通过这三个探究性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能学会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运用到实际解题当中,进而就能有效地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4.利用点评提高探究性教学质量
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点评属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如果能够确保这一环节的效果,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问题,让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适当巩固,同时还能让其在点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教师也能以此来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之后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改进,最终也就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点评工作,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探究性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生完成“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在这一课时所学习到的内容,或者是这一课时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在学生分别阐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评价或者是同学互评的方式来对学生这一课时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最后总结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和关键,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时的内容,真正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施,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点评环节的重视,通过合理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综上所述,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将其有效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借助于这一教学方式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