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万次的“问”

2018-12-01刘可钦

教育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情怀

文 | 刘可钦

高超的工匠们经过千万次的锤炼和精雕细刻,创造出一个个精品和艺术品。我们的老师为了能够让教学过程“尽精微”,让教学研究能够“落地生根”,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一次次成长机会的历练,在付出爱心的同时,还有精益求精的千万次的“问”,千万次的反思,千万次的超越。

就是这千万次的“问”,让一个个老师积淀了朴素的教育情怀和信念,并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和行动。

因为我们相信十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所以,脚踏实地、勤奋勤勉,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家访、一篇篇作业的耐心修改、一节节教学设计的反复推敲,构筑成许多平凡而又深刻的教育故事,成为至今依然有生命力的教育财富。一个个教育神话的背后是付出,是执着,是坚守教育的初心。

因为我们相信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样子。教育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时候鼓励比批评更重要,什么时候倾听比说服更有效;当知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成思想的时候,我们会保持冷静和沉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自己思考出多种答案。正是这样千万次的调整,千万次的“问”,读懂学生成为一份实实在在的行动。老师们言行中散发着呵护、关爱、理解、激励、期待的美好气息,充满着对生命的肯定的力量。

因为我们相信传道授业解惑是相融在一起的。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人物,要特别富有爱心、耐心,用自己的专业和学术上的引领示范,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欣喜于成就一个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看到希望,最终形成一个个“小宇宙”场,相互释放能量。生活在这样的学生群体中,也赢得被学生“迷恋”的师生间的默契和感动。

因为我们相信学习的力量。始终保持学习和进取的姿态,以及富有行动力的教育创新,将我们的教育情怀融入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只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于是,千万次的“问”构成了教师的模式语言:我的方法合适吗?为了学生我还能做哪些事?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不追求名利,造就了当今教师群体独特的大师品格和工匠精神,构成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教科书,我们要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写好这本书,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情怀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