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校:让每一个人有价值地生活

2018-12-01张青涛

教育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共同体办学素养

文 | 张青涛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的希冀,也是学校对办学水平的执着追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教育的最大力量体现在精神世界。办一所学校关键是塑造学校精神,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人获得并增强提升幸福感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坚定并执着于我们的初心:办一所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幸福愉悦的生态学校。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乐群学子的培养目标是做有根的未来公民,其中的根深植于我们的明德、乐学、慎独、善思文化四品,即要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们的未来公民要具备健康身心、民族情怀、创新精神、多元视野、独立精神、自律能力、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八种素养,其中前四种素养是学生的基础性素养,后四种素养是学生的发展性素养,是“亦生亦师、共生共长”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乐群学子的特质所在。

厘清概念,不断践行亦生亦师的办学理念

何谓生态学校?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校不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种理念,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形成的空间所在。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职业角色在重新洗牌,职业内涵在重新定义,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生态学校的内涵特征是什么?为此,前期我校进行了找寻前行的触点——教研组SWOT分析,聚焦“因为生源改变,我们做了什么”和“为了改变生源,我们要做什么”,形成“问题即机遇,把问题转化成正向目标”的思维路径,总结出生态学校的外显特征可以聚焦为三个关键词:超级的、智慧的、阳光的,即“3S校园”。

因此,一个能够随时修复自身,进行良性循环,让每个子系统不断生长的学校就是生态学校。它是具有高质量教育水平的学校,它是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能将学校的潜力和压力不断转化为进步动力的学校;是为学生现在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与机会,为今后的发展做最好的奠基,为教师的发展、社区的和谐做出一定的贡献的学校,是让学生成才,教师成功,社区满意的学校。

何谓成长共同体?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这个理念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的四大要素,要求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多元性不断扩大,评价对象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包括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家长、社区评价学校。前者的评价关乎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后者的评价关乎一个职业角色的定位、一个单位的发展变化。我们每个人的教态就是学校的生态,是学校的形象与美誉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时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治理的新结构就是建设好学生、教师、家校、社校四种成长共同体,以亦生亦师、共生共长为共同愿景,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生生、师师、家校、社校四个子系统及其互动形式的建设,尊重、理解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差异,找准前行的触点,善于发现彼此的优点和潜能,形成一种平等交流、换位思考、相互学习的沟通文化,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何谓领导型?领导是运用法定的权利或利用人格和精神的感召力来影响群体思维和行为的过程。领导力是高层级的能力,通过建构愿景、激励群体为团队构建方向,强调团队文化的凝聚和核心价值观的培树。领导型组织就是自主管理型组织,不是被动应变,而是主动谋变,在文化水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术水平上不断提升自己,人人都是领导者,人人都在发挥正能量,从他律型走向自律型。

明晰路径,不断推动团队共创的氛围营造

为什么建设生态学校,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首先,生态学校建设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五种需求分为两大区域,低层级是功能性的生存与安全的需要,即教师这份工作让我们衣食无忧;高层级是情感、精神性的,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我们始终在探索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生态学校首先要建设人与人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高峰体验的场域。这就是要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阶人生追求。如本学期智慧校园推进年中,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步子不断扩大。七年级特色课程的开设、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讨,九年级心音心美课程整合、PAD班的开设、语文微视频开发等,每一个课题都是我们体验自我实现的舞台。安顺青岛两地主题教研活动、广州卓越班长跟岗培训中,10个专题讲座,7节课堂展现,2次学生活动展示,聚集了一批教师的思考与智慧,展现了班级文化与小组文化下学生的自主发展,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兴奋与激动。我们的付出、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得到了认可,我们的展现让更多的教育同仁受到了启发。

其次,生态学校建设的思维方式是“黄金思维圈”,即“为什么做这件事——目的和理念是什么,达成目的的措施与方法是什么,想要形成怎样的现象和成果”。生态学校要基于生长性发展,将由外向内的弥散式思考转化为构建由内向外的聚焦性思考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教育的满意度。教育工作者不是寻求自己的感觉,而是要让学生、教师、社区满意。学校办学品质的逻辑结构为:我们的目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路径要得到学生、家长、社区的认可,得不到认可时要打破定势思维反思我们的行为方式,界定清楚什么是教师要做的,什么是学生要做的,什么是家长要做的;结果是呈现成长共同体和谐发展,使每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再次,生态学校建设的行为方式为团队学习。学习金字塔揭示了接受型学习与实践型学习的本质区别,同时也说明了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成效的巨大差异。生态学校的学习状态是团体合作下的个体学习与交流,是团体赋能下的个性化成长。任何良性生态的形成,都是无数个微小的元素聚合的结果。成长共同体让我们在环境中成长,成长的成效又反作用于环境。

教育就是涵养与浸润。我们深切感受到孩子们的笑脸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肯定与嘉奖,3S生态学校“让每一个人活得有梦想、有价值、有尊严、有幸福感”。

猜你喜欢

共同体办学素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