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018-12-01汪爱苹

教育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能力

文 | 汪爱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学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管理,积极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而提升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依托和谐团队建设,凝心聚力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学校是由若干个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团队建设就是要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协同合作,最终形成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后进而推动团队高效率运转。

为加强团队建设,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和谐团队评选条件及奖励办法》,由十项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组成,如:全组成员认真执行学校提出的各项教育教学要求和各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步调统一,团结协作;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各级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并取得好成绩等。学校组织开展了最初的团队启动仪式,各团队按照队名、标识、精神、口号等一一进行展示,行政部门的每项工作都记录了各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每学年末组织团队展示,依据和谐团队评选条件,由行政领导和聘请的专家参与投票,学校对评选出的和谐团队予以奖励。

和谐团队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师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不断提升;每位教师挥洒个性、表现特长;全体干部教师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一起协作,改进教育教学管理,计划和控制教育教学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

团队建设的好坏影响着学校发展。学校依托和谐团队建设,使得班子之间亲密团结,协作到位,管理者用行动和真情去感染每位教师,老师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团队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师能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编制者,在富有生命力、能发挥个人特长的教育情境中寻求课程的“生长点”,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教师的参与意识、自主精神、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相应的多学科知识能力等,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深化。一直以来,学校始终致力于营建和谐的学校生态环境,将“这里走出幸福的人”的理念融入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特长发展的需求不断增设校本课程,目前有京剧、拉丁舞、版画、围棋、轮滑、儿童哲学、数学桌游等,为老师提供了发展空间,搭建了展示舞台。

一是课程能力的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是对教师主体性的真正解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通过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校长的交流、与学生探究等形式进行的,通过对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的反思,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包括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确定课程内容的能力、实施课程的能力、评估课程的能力四个方面)的全面提高。如版画校本课程的开设让美术老师的课程能力得到提升。美术老师在学习中发现现有教材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目前北京市还没有一所小学将其定为校本课程,因此积极与学校沟通、协商,并经过努力使课程落地。

二是研究能力的深化。在传统观念上,研究是学者专家的事。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生的需要,这就迫使教师要从事实践研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这对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是教学能力的深化。伴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深入,教师也走过了一个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做课程的实施者,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课程的发展。教师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修改和完善中来,对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况,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质量,对自己和学生的对话与互动进行反思与探索,并提出改进意见。于是,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辐射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教师以“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教育活动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提高了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现实,从而达到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效果。

依托管理制度建设,分层发展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依照法律、法令、政策,制订了一些具有指导性与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并随着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为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标准化管理》《轮值校长管理》等制度。这些制度分别对相关人员做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对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法规化、管理方法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促进了各层各类教师的发展。

学校青年教师层面实施《轮值校长管理》制度,为青年教师搭建参与学校管理的舞台。建立了一支由爱学校、有潜力、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的轮值队伍,参与学校管理,参加行政会并负责学校相应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潜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为教师提供帮助,实现真正民主的同时也让教师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教学层面实施《未名教师管理》制度,依据教师现有年龄结构、职称状况、骨干情况等实际,将60名教师分为新入职教师、发展教师、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四类,按照“合格+特点”“规范+特长”“示范+特技”“引领+特色”的要求,从师德修养、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通过专家引领、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成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懈努力,有针对性地落实学校每一项管理制度,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争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校推介
抄能力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