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的“问”

2018-11-30福建省福州鼓楼区斗南小学李文华

数学大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数点内角创设

福建省福州鼓楼区斗南小学 李文华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好,愚者问得笨。在课堂教学中,“问”也要体现“学生为本”,开发“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学资源,做到善问、会问,才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老师会“问”才有思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学生要在无疑处生疑,培养问题意识,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思考常规解法,抓住契机,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提出来。

1.善于提问,精心设问

假设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个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按教师预设的答案来学习,学生就只是在进行机械而被动的“应答性行为”,缺乏主体性。其实,教师应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提问的解答距应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教师的提问还要讲究方法。小学生的独立性不高,不善于组织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什么、说什么。老师就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有价值的问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新课引入,老师可以提问:(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2)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吗?(3)可以怎么证明?同时,老师还应倡导辩论之风,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气氛中养成随时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欲望。

2.预留质疑的时间

主动探究的第一步是质疑。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时间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允许学生在回答中犯错,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空间。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当棱长是6厘米时,学生算出答案后,预留一些时间,学生就会提出:这样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不就一样了?我引导学生回忆体积和表面积的定义,学生就明白它们是不可以比较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自学,自行解决问题,在自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讨论,在积极思考的气氛中顺利解决问题。

3.追而不“问”

首先,课堂最忌老师不断地问,应该让学生多思,这样可以导出学生“问”,老师就能发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老师不要急于发问,应该追其要点,通过学生反复议论,引导感知答案,追而不“问”,让学生渐渐形成自己提问、一起讨论的意识。还要注意引导多维思考,提高质疑质量。如教学“带分数”例2时,出现两个圆,它是把每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成四分之八。学生广开思路后这样质疑:如果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阴影部分表示成八分之八,这个方案可行吗?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内驱力,质疑也比较有质量。再次,学生“好问”了,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问好”。学生有的问题往往没有价值,老师要处理好“好问”与“问好”的关系。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老师提出:你认识哪些图形?你了解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不认识的图形,你又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生学“问”才有学问

学习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过程,前一个“无疑”是没有疑问,后一个“无疑”则是指提出疑问后解决了疑问而变得无疑,这句指出了落实学生“问”的方向。

1.创设质疑的情境

首先,创设一种民主自由、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课堂是学生发表意见的王国,老师不能用讽刺的语言,而应用信任的语气、关心的举止及时鼓励。尤其是后进生,能提出问题,都要给予表扬,保护他大胆提问的兴趣。其次,在敢问的基础上想问。这就要老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确实有疑想问,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在新课导入和结束后都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的变化”时,我让学生感知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问什么?”学生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小数点会怎么移动?小数会怎样变化?小数大小的变化与小数点有什么关系?结束后可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再思考,提出还想问的问题。

2.教给质疑的方法

(1)在文字表达上质疑。如:公历年份能整除4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这个词说明什么呢?换“一定”可以吗?

(2)在算理上质疑。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时为什么要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让它成为整数?

(3)在方法上质疑。可提问:这样的解法最简便吗?还有别的方法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又如: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时,除了把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变成长方形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4)在迷惑处质疑。如: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

3.正确对待培养质疑乐趣

老师的权威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上,而应该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答,即使答不上,也应该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学生的一切质疑无生存之地。学生的质疑常常超出教材内容,这表明学生有可贵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闪光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度,同时提高提问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4.延伸质疑空间

问号代表个性、充分、自由地思考,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在学习中思考质疑并快乐着。教学内容本身不要局限于一定时间、一定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如我曾经听过一节“等量代换”的课,有学生提出质疑:曹冲真有那么聪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那些大臣都不知道,他怎么会知道呢……可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老师提高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是造就人才的关键之一,课堂教学中巧妙存疑,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使学生不仅会“学答”,更能“学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猜你喜欢

小数点内角创设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创设未来
三角形分割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