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方法之研究
2018-11-30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孙灵春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 孙灵春
在当代高中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高中数学具有逻辑性、思维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输点,学生以“学”为主,而不是自主探究知识的由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学生无法将自己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简单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综合能力,通过相应的知识学习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思维、数据分析、数学应用、逻辑推理等。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让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其中,学科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高中教育作为学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具有非常强的教育价值和学科价值,很多知识需要细细推敲才能得到答案,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发挥数学教育的实际作用。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眼光,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只能在考试中获取高分数,同时也能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知识引导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做到的,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乏味,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积极性,更无法培养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思维引导工作,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知识形态,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度,甚至可以举一反三。
以较为基础的“平面向量”知识为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融入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开展教学做出准备。PPT中主要呈现知识的定义和概念,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阐述对概念的认知,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精准的平面向量定义,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又如在讲授点、线、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出“点成线”“线成面”的图形模型,这时再让学生探究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快就能加深对点、线、面的理解,学生自主探究完毕后,让学生分享自身的探究结果,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2.设置数学试验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数字,这就注定了数学知识带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将数学试验融入课堂当中,丰富知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分析,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当然,数学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掌握好试验环节的时间,通常以15min为最佳,保证能够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随机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1个盒子和4个白球、3个红球,将这些小球都放入盒子当中,要求学生摸白球,并进行提问:“你们能保证一定摸到白球吗?”很多学生表示摸到白球的概率是4/7,但教师不能告知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白球,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摸到白球的概率,在试验开展前,摸白球的概率往往与理论值相差甚大,但是随着试验持续进行,其结果也更加贴近4/7。待到试验完毕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点,实现知识内容的内化,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保证课堂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所以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养成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遇到的问题要敢于提问、假设、探究。在实践教学当中,需要拉近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通过创设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转变高中数学教学弊端,必须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加强思维引导、试验教学、主动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