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2018-11-30杭州东方中学许小丹
杭州东方中学 许小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引起学生的强烈思考,形成最佳的思维意向。随着教学改革的提出,更加应该重视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应用,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概述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构建情境性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数学情境问题的核心是思维,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但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生活和生产的实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二是通过数学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三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四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二、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遵循启发诱导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学生熟悉的、生动具体的案例,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思维;二是要遵循直观性原则,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要遵循及时反馈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传递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设置带有疑问性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探究和讨论,正确掌握知识;四是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任何科目学习的目的都是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三、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和情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延续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分为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型问题情境和创设实验型问题情境等等。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如果我告诉班长一个秘密,然后班长将这个秘密告诉两个同学,之后每个同学都将这个秘密告诉两个朋友,经过20次之后,有多少个人知道我这个小秘密?一个班的人?一个年级的人?一个学校的人?”这时学生肯定会特别惊讶,老师向学生介绍,在学习过这节课指数函数的之后,你就会知道,这时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人知道老师这个秘密了!这样一来,带着悬念进行学习,学生会更加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再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型问题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会感到非常困难,也难以保证准确,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如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这类问题进行简便计算,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创设实验型问题情境的方式,例如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图钉、铅笔和细线等工具画出椭圆,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给椭圆下定义?椭圆的圆扁与什么有关?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从而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总而言之,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创设悬念型情境、创设问题型情境、创设实验型情境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究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利用,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