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题策略

2018-11-30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表面积圆柱正方体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 陈 刚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高品质的小学数学教学会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数学中的主要部分,也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设置问题情境

正所谓好的提问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启发式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导入问题,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节的数学课堂中去。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时,圆柱的体积是S×h,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在求圆柱的体积时,S,h分别代表着什么?2.S,h怎样可以知道?需要经过哪些计算?3.要想求得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元素?知道了体积和h,S可以求出来吗?学生在我一系列的提问下,开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寻找正确的答案,经过参照数学书和同桌之间的讨论之后,他们很快得出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1.S代表圆柱的底面积,h代表高。2.S和h都可以通过底面半径知道。3.必须知道S和h,S=V÷h。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公式的范围和公式之间的联系,都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牢固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本节所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对于以后解决圆锥体积的应用题有很好的帮助,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统一起来,进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开放性的应用题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就是通过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小学阶段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要好好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习惯。学生若能拥有良好的解题习惯,则能够推动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方法要求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来不断促进学生数学解题习惯的形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例”这一节的应用题时,我运用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场景来设计应用题:我们班有48名同学参加两个体育活动,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数比为1∶2,两个小组分别有多少人?首先,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就是把用比分得的份数化成分数来解答,然后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知道解题思路以后,学生按部就班,快速解决出这道题以及之后遇到的比例分配的应用题。通过一些我们熟悉的背景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不仅可以打消学生对于数学的厌烦感,而且在解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更浓,更加喜爱小学数学这门课程。

三、以分析教材内容为工具来开展高效小组合作学习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无非就是分析、推导题目中提到的关系,根据公式、法则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之间要一起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理清题意,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按照题目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找出规律,而且还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发挥思维潜能,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掌握并运用。比如:在学习“面积的变化”的数学知识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分得四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和1个长方体,我先把两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然后提问各个小组:“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变化了吗?”学生经过自己拼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一致说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但表面积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减少了2平方厘米的面积。”接着我趁热打铁:“那如果用三个或者四个正方体排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还是会这样吗?大家赶快拼一拼,告诉我所得结果。”学生小组间再次展开合作,边拼边算,经过验证之后得出:体积依然不变,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两个面积。在这个拼拼算算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只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面对正方体表面积变化的这一类应用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应用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探究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应用题本身的内涵,让学生轻松学会并掌握,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表面积圆柱正方体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巧求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拼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