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教学例谈
2018-11-30江苏南京市御道街小学
江苏南京市御道街小学 陈 萍
活动化教学转变了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对知识的抽象理解中解脱出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将各类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置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深化学习过程,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剧本”就是排演、演出的台本,它指向的是演。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剧本实际上不是供人阅读的,剧本只有依赖于舞台与演员,才可能发出光彩。”这是剧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纵观苏教版语文12册教材,剧本类教材只有两篇,如果单以理解内容为主去组织教学未免太可惜了。教师如果能把握剧本的特点,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主的“教课文”的做法转变到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剧本的过程,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就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的教学,谈谈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剧本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公仪休拒收礼物》虽然是一篇短小的独幕剧,但表达的样式也是颇具剧本特色的。如文本一开始就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做了说明:
时间: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点: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幕启,子明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交代的是人物的上下场,多以符号“[”表示;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则以符号“( )”标明,如子明和老师说话前“(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如果教师忽略剧本的文本特点,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熟悉剧本人物之间的对话,能够让学生获取一定意义上的感悟,但学生却不可能产生学习剧本的兴趣,更不可能对剧本这种表现形式有深入认识,从而产生深层次的感悟。
因此,笔者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关注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独幕剧,并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小演员,演一演这个独幕剧。”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个个热情高涨。紧接着,笔者提出小组合作的活动任务:“各位小演员,你有没有发现剧本和我们一般看到的文本有什么不同呢?各个表演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浏览全文,找一找剧本的特别之处,看看哪组同学发现得多。”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将剧本和平时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在小组充分讨论后,再通过“智慧锦囊”的活动,学生汇报本组的发现。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补充总结出: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本文开头就注明时间、地点、人物,文中的方括号交代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交代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和场景气氛的描述等。所以我们读剧本,首先要学会读剧本前的舞台说明。此时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再读舞台说明,引导学生提取相关的重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舞台提示语。提示语一般出现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具有语言简练、扼要、明确的特点,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时师生只是根据查找的资料简单讲解剧本特点,或是教师单一讲授一带而过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深入探究,自己发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探究出剧本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这一文学体裁。
二、自主研读台词,关注戏剧冲突,感悟角色形象
1.研读台词,感悟角色形象
剧本的语言是以对白形式出现的,剧本主要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读剧本,就是要细心研读台词,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借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命运,借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力,领悟剧本的独特魅力。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滋味”。
笔者进一步创设情境:各位小演员,导演下面要开始选人了,你现在可以上台进行表演了吗?学生都比较犹豫。笔者问:“为什么不敢上台?”学生回答:“我还没有熟悉剧中的人物。”笔者说:“是呀!要当好一个演员,一定要研究好扮演的这个角色,把他演活了才行。下面请你选择感兴趣的人物,静心读一读剧本,抓住舞台说明的提示和台词,好好钻研一下角色的特点。”这个部分的教学,笔者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引导学生们在读台词、品人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静态的戏剧文本动态再现,以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课文,多角度地认识人物、解读舞台说明。同时针对伙伴们的表演,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理由,让剧本中的关键词句在学生们的捕捉与发现中得以真正落实。如表演朗读“满脸堆笑”的管家,学生从他看似诚恳的话语中品出了甜言蜜语,读出了别有用心。以演助读,入戏移情,是读好剧本的不二路径。
2.关注戏剧冲突,促进思考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剧本体裁的重要特点。学生只有抓住剧本的主要矛盾,紧扣剧情冲突,才能做出深入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实现课堂环节的过渡和教学流程的推进,将学生逐步引向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对于他们学习剧本还是表演剧本,这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学生自主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剧情冲突,思考“公仪休爱吃鱼却不收鱼的原因”,从而读懂公仪休的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三、自由合作排演,丰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儿童剧本的学习方式注定是要通过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演”来实现。学生通过表演将剧本的语言写入身体,这是学生学习剧本最直接的收获。表演利于引领学生走进剧本,走进剧本所创设的特定情境,走进真正的阅读。
课后习题,也明确提出了“排演课本剧”的要求。因此,第三个环节笔者设计的是让学生排演这个剧本,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组合,生动的演绎水到渠成。排演课本剧这一活动环节,使课堂不只是教师和某几名学生的单项互动,而是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活动,在表演和互相的评价中,让剧中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丰满起来。这对于提高剧本教学的有效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这课的基础上,课外可以让学生再尝试合作排演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祁黄羊》,让学生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相互联系和促进,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剧本是发展学生言语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与平台。我们在教学剧本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学生生性活泼、喜爱表现自己的特点,用合作、活动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收获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