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问题情境化,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2018-11-30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情境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万 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推动教学活动的动力,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务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他们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传统的“传授——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并为他们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搭建“问题情境”与“思维发展”的桥梁,寻求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这样,学生们才能逐渐养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有哪些几何特征?”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后,学生们展开了交流讨论,并进行了举例说明,然后我说道:“大家列举的建筑物大多是由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组成的。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几何体后,能够依据某些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吗?”接下来,我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对此进行探究,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发现几何物体的特点。同时,在他们探究的过程中,我也时刻了解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解疑答惑。最后,我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这次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出几何体的特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直接向学生们灌输空间几何体的概念,而是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几何图形进行感知,让他们意识到空间几何体来源于生活,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缩影。同时,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空间图形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深化。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要让学生们“答”,还要为学生们创造思考的诱导因素,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深层思考数学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养成问题意识,让他们会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使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在讲解高中数学“圆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回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们观察图形,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他们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解决办法与思想。然后,我让学生们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中的例题,观察图形特征,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求解。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坐标法”,我引导学生们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以一种“低姿态”和学生们交流,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也积极发言,主动提出了有关“坐标法”的问题。我提问学生:“利用‘坐标法’解决问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解题有什么影响?”利用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出了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绝非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无疑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进程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仅为让学生们回答问题,而且还创设了问题情境,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诱发了学生们思考、提问的欲望。同时,我利用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养,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思考,让他们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的创新思维便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带领学生们回顾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并让他们思考初中阶段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依据。学生们经过短暂的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按照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按边和角进行判断。带领学生们回顾这些内容后,我板书:在△ABC中,已知2b=a+c,证明:2sinB=sinA+sinC。学生解题之前,我让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找出三角形各边和对角正弦的关系并将其表示出来,思考如何利用正弦定理证明“2sinB=sinA+sinC”这个关系。经过我的点拨后,学生们得出了结果。接下来,我对这道题进行了变式:在△ABC中,已知b2=a·c,证明sinB2=sinA·sinC。由于之前的铺垫,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创新思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点滴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养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梳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预热。在教学环节,我设计问题情境,对习题进行变式,但解题思路不变,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必须要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将问题情境化,提高问题的质量,完善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引领下不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全方位、多维度地对学生展开引导,从而让学生们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