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丝路环境下陕茶文化的域外传播对地区形象的影响

2018-11-29叶子胡伟华

新西部 2018年9期
关键词:茶文化受众文化

叶子 胡伟华

一個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形象对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地区大多通过民族文化来彰显。陕茶文化曾随着古丝绸之路的传播名扬海外,但在新丝路环境下,如果一味地主张文化最原始的传播方式,将原汁原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这对于地区形象的构建是不现实的。本文认为,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问题和政府策略问题,对有效提高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陕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饮用茶的国家。陕西茶文化可谓多姿多彩,唐长安城是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中心,从唐朝中期在陕西开创并延续到明清的“茶马互市”中,中原的茶叶和西域的马匹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品种。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传播,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地区形象也是一种塑造和传播。

陕茶的对外传播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窗口,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好的域外形象靠宣传,而域外传播靠的是准确而有效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政治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着域外传播的各个方面,最终影响传播效果。

陕茶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陕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问题

1、文化性翻译失误

茶文化在不同地区都具有不同特色,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也较大,所以在对外宣传推广时要找到不同文化的共融处,要在文字翻译中实现文化的转换。比如:在描写泾阳茯砖茶文化的相关古诗中写道:“丝绸古道通四海,驼铃叮当茶飘香,步遍泾阳各美景,未品茯茶神暗伤。”对于不了解陕茶品类的受众来说,“茯茶”二字如果用拼音翻译后,他们无法理解陕茶的品类。除此之外此诗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追求诗歌表达的美感,采用字面和结构相同的对等翻译方式,译语读者会认为不切实际,过分夸大,由此怀疑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2、语用性翻译失误

从茶品牌的角度来说,陕茶文化品类众多,无论是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还是产地都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所以要规范茶品牌的翻译多样性,不仅对于茶品牌,茶叶产地的说法都不统一,例如:“陕南”这一个地方都有许多种不同的译法,“Shan Nan”、“South Shanxi”、“Southern Shanxi”使得译语读者无法明白陕茶品牌与产地,另外在书写规范上格式也不统一,有全拼大写、有全拼首字母大写,还有中英文掺杂等等很多情况,这些从形式上都需要规范。此外在对外宣传陕茶利好报道时,我们的新闻报道标题往往会使用过去式,如:Shanxi tea made a stage pose at CCTV's Documentany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陕西茶叶亮相央视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让译语读者质疑报道的现实感和新鲜感,这些都不利于陕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解决方案

1、审视文化内涵,准确定位

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营造地区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而对外传播靠的是准确而有效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政治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着对外传播的内容、策略、方法手段、传播范围,继而影响传播效果。所以翻译时要以尊重为前提,保留陕茶文化的内涵,对陕茶文化进行准确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突出陕茶文化特点,促进地区形象的传播。

2、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1)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异化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要以原语文化内容的原汁原味为翻译标准。从传播内容上来说:由于陕茶文化的传播就是要突出表达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特点,所以要尽可能地使用异化翻译的策略,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陕茶文化的原貌和其独有的魅力。如果过多地使用归化翻译策略,虽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但是使得传统文化特色和内涵大打折扣。

从语句结构上来说:对于我国茶文化文本的英译工作而言,目的语就是英语,在汉语当中我们习惯地采用主动句、简单句进行表达,而在英语中最主要的则是长难句和被动句,基于这一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在句子结构上要注意遵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比如:“清代的痴茶、爱茶、醉茶之士,并非完全在传统中作茧自缚,他们也有鲜活的思想和勃发的创造”这一句由几个简单句构成,意思明确,符合汉语的表达。在翻译时可以尝试着将其为“People who are fond of and addicted to drinking tea in Qing Dynasty are not entinely trapped in the tradition but own fresh ideas and thriving creativity.”这样可以将一个句子连接成一个层次分明的长句,且逻辑关系更为严谨,符合目的语的阅读习惯。

(2)翻译方法多元化。由于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传播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词汇或语句不对等的情况,也就是跨文化语际翻译中的“文化缺项”现象。所以要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来尽可能保留文化内涵。比如:在宣传陕茶品类的内涵时,中文为了表达陕茶种类好,会用一些修饰的方式来表示文化的权威性,在翻译时就可以采用编译的方式,对其进行删减、解释和改写,这样不会使目的语读者觉得文章过于夸大,体现出文章的真实性。如政府在新闻网报道:2017年,陕西茯茶在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国际社会关注,被称赞为留香丝路的文化名片,深受外国游客欢迎。“显著”、“深受”之类的字眼在翻译时无需体现,因为在阅读时译语读者更关心具体的实质信息,所以我们可以译为:In 2017, Shanxi Fuzhuan tea made achievements in its production and obtain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winning a name of “cultural symbol of fragrant silk road”, which made it popular among foreign tourists.

茶文化植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区域,所以必然会出现差异性,对外宣传推广就是要找到不同文化的交汇和共融处,在文字翻译中实现文字转换,比如在翻译“秦巴三月芳菲盛,又是绿茶飘香时”时,有的翻译直接就用拼音翻译“秦巴”,可是对于不了解陕西文化的译语受众而言,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是陕西的简称,所以要采用增译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和补充。译为:“In March, Qin (Shanxi Province)and Ba(Sichuan Province)are fragrant with green tea.”

茶文化文本中的相关词汇具有深刻的内涵,比如:“茶境”一词在文化当中表示茶人在饮茶时感受到的意境,不能只按照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译为:tea enviorment 这种翻译会让目的语受众产生误解,使得茶文化意蕴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采用“意译法”译为:the artistic conception felt by the people drinking tea.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传播学理论中提出的“陌生人理论”,表明信息的传播效果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译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也分为两部分,有的是接触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有的译语读者是从未接触过该文化,所以在谈到陕西茶史、茶风等文化知识时要介绍清楚,才能使得译语读者同原语读者一样理解。如:漢阳陵出土的茶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汉阳陵和陕茶的渊源就是翻译内容的一个方面,即使原文没有提及,在这里也需要补译,让译语读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有利于陕茶文化的推广。译为:Tea that was unearthed from Hanyang Mausoleum(situates in Xianyang, Shanxi Province)has been certificated by 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becoming the oldest tea that had ever been found.

陕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政府策略

(一)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提高品牌效应

在陕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要研究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利用不同传播方式的特点增强译本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对外传播时不能仅仅是网页宣传、展会、纸媒等宣传,要考虑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论坛、Youtube、Facebook等网络平台上进行推广,对于不同的陕茶品牌宣传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找好品牌定位,进行针对性传播,发挥各品牌的优势,提高品牌效应。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提高外宣媒体的引导作用

陕西的传统文化要想传播出去离不开相关的人才。对于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国际市场营销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许多外宣翻译的语言人才,两者都要相辅相成。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人才来说,除了要做好市场的推广,更重要的是了解新丝路时期陕西经济文化建设中的政治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陕茶文化的内涵、文化理念传递给译语读者。对于翻译人才要加强业务水平培训,熟悉译语文化,将不同文化的共性通过翻译巧妙沟通起来,只有与受众产生共鸣,才能起到良好的对外宣传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传播机制,发挥信息传播营销作用

政府作为引导陕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宣传和组织相关传播活动时,要注重方式的转变。对于新媒体来说,它比传统媒体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实时交流、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陕茶文化的推广和互动;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发布信息,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增强传播效果。

结 语

做好陕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要找准文化定位,突出文化内涵,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运用多种翻译手段,保留陕茶文化的精华部分,促进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实现地区文化真正的外宣,使地区经济更好的发展,助力陕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译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

[2] 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

[3] 邢莉娜.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8(02).

作者简介

叶 子 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6级研究生

胡伟华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翻译与传播及高等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茶文化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谁远谁近?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Cup of Tea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