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历史逻辑的三维解读

2018-11-29吴媚霞

新西部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中华民族

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必须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从历史、现实、未来相统一的战略思维高度,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改革开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成就卓著;“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明天”,我们继续团结一心、坚定信心、不忘初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今,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这四十年来的历史征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1]

改革开放是历代领导人团结带领人民自强不息、不断推进的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干下去。“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2]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有必要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从历史、现实、未来相统一的战略思维高度,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改革开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改革开放的“昨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到如今,改革开放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四十年是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是翻天覆地的四十年,是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四十年。四十年的时间,我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四十年的时间,我们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十年的时间,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四十年来,我们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已经“转身”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四十年来,从温饱到小康、从短缺到充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新了、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文化活了、环境美了、人心暖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十年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4]中国道路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首创的”,集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于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的,它一经植根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四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引领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惟一正确的人间正道。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飞跃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总结和概括,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说,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6]

改革开放的“今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憑借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勇气,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国过去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今天的改革将向何处去?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作出明确回答:“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7]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今天,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稳定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树立全面系统思维,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同时又要抓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坚定制度自信。只有有了坚定的制度自信才有勇气、有决心去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会让我们这种自信更加的坚定;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绝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8]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对社会公平、民主法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能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哪里不利于民生福祉,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我们改革的重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更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9]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所谓“利益固化藩篱”,就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既有体制机制来为自身谋得利益,为使其利益的获取更具持久性和延续性,而设置的阻碍改革的屏障壁垒。“当前,我们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10]能不能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能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直接关系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化。习近平说:“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11]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放开手脚,敢闯敢干,推进各项改革落地生根;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规范政府职能,落实监督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把利益规范在制度里,把资本约束在善治和市场竞争中”;[12]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改革、抓关键、啃硬骨头,挑重担子,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到:“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13]

坚持对话协商,平等相待,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间的命运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间平等交流、对话协商,是各国正常交往的前提,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惟有在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大环境中各国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时代也才能不断进步。“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14]我们提倡各国对话协商,平等相待,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要注重沟通、对话。这是一切交往的基础,也是解决国际纠纷的前提。只有在沟通中,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其次,要尊重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差异,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和发展之路。要客观地对待别国的发展壮大和进步,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以各种形式对别国进行干涉、渗透的活动。最后,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间交往新路。

坚持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共同进步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交流带合作促共赢。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带一路”建设。五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希望能与各国通过互联互通,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2017年的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事实雄辩地证明,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五年后的今天,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15]从愿景變为现实、从共识变为行动。今天,“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实现与世界友好互动的关键一步,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劲动力。

坚持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们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我国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责任,在国际社会树立起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同时还积极倡导加强全球合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绿色科技。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中国也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16]

改革开放的“明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17]改革开放的“明天”“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8]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是中国民众对丰衣足食生活的朴素表达。自古以来,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一词来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改革开放之后,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步。当前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提供强大动力。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2]新的历史站位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保持这股强大的前进动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仅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还要写得合格、写得精彩、写得令人民满意。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3]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中华民族“噩梦”的开始。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成为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夙愿。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开明派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运动,都没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历经上下求索、千辛万苦,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征程。”[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沿着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接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改革开放的“昨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改革开放的“明天”,我们继续团结一心、坚定信心、不忘初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个维度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人不懈奋斗的历史图景。

参考文献

[1][3][7][13][15][16]习近平.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4-11.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8][20][22][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4][6][8][9][11][23][2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8-3-28.

[12]周跃辉.全面深化改革须突破利益固化藩篱[N].半月谈网,2018-5-11.

[1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8-3-20.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9.

[19]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9.

作者简介

吴媚霞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季札挂剑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