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大监督国有资产要成常态

2018-11-29

浙江人大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资

2018年10月下旬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同时审议了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决策部署,首次开展此项工作。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管好用好。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底数不够清楚、管理不够公开透明规范、效益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国有资产绩效还不高,损失浪费现象不少,国有资产人为流失时有发生。

首次“全景式”地晒出国资“明细账”,传递的是国务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用好国有资本、服务国家发展的决心,彰显的是全国人大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为国家管好“钱袋子”的担当和作为。可以预见,在全国人大率先垂范下,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要聚焦问题扭住痛点。国有资产涉及资产数量大、项目多、范围广,监督工作与其面面俱到、天女散花,不如集中精力、各个击破,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聚焦国资“家底”、摸清资产基数,聚焦闲置资产、盘活优化存量,聚焦资产流向、关注使用绩效。要注重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采取综合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体现全口径要求,又集中反映某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要敢于行权善于用权。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先行先试,已为人大开展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示范。各级人大要将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作为健全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重要一環加以推进,视情况综合运用专题询问、质询和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在这方面,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唤醒”休眠的权力,启用特定问题守护国有资产,值得借鉴。

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要依托科技锻造利器。当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借力信息化,人大履职行权“如虎添翼”,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同样不能“置身事外”。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人大国有资产监督更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搭乘信息化建设的“便车”,将各级国有资产相关数据纳入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监督利器”,切实改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凡事预则立。根据监督计划,11月下旬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各设区的市和所有的县(市、区),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我们期待,人大监督“剑指”国有资产管理日益成为常态,更好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增进人民福祉。

猜你喜欢

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资
关联交易有风险股东行权来质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重磅官宣!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附重点解读)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序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期权激励与管理层择机行权研究
股票期权激励行权与机会主义择时
——基于SZH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