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8-11-29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7期
关键词:铁块朗读课文能动性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邵 萍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意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等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下,要求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出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等方面入手,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教师一般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身主观性,激发起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主动学习意识,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师需要增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篇章的兴趣,才能够从源头上调动起他们对于阅读分析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轻松灵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关于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教师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不再是生硬地分析文章结构、经典的字词等,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仿佛身处于文章描绘的情境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两位学生上台来做实验,一位学生手中拿着一大团棉花,而另一位学生拿着一个小铁块,要求这两位学生将手放置于同一高度,等待教师的指令,同时松手,而在台下的学生则需要仔细观察,观察这两位学生手中物品的落地顺序。在开始之前,学生都会非常兴奋,因为这是语文课堂上从未出现过的活动,教师需要保持这种轻松的氛围,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实验中来,然后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发现,两位学生手中的棉花和铁块是同时落地的。这时候有学生提出这不符合常理,因为铁块非常重,而棉花虽然是一大团,但是其重量依然是无法跟铁块比较的,要求重新做一次实验,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完成实验之后,学生已经完全沉浸于这一情境中,这时教师再引出文章主题,告诉学生能够在今天学习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找到关于这一实验的答案,学生自然就能够非常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了。

二、开展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爱争强好胜,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开设一些阅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我,让他们为了名次或是奖励而奋斗,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投入到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来,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从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蓝色的树叶》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朗读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比赛之前,可以将全班按照座位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可以推选出代表本组参赛的同学,为了获胜,学生自然会推选出公认的朗读课文动听的学生,而这些被选出的学生也会感到光荣,想要代表本组胜利,也会好好表现。台下的同学如果也想拥有这份荣耀,那么就会主动地练习朗读课文,力求成为下一个代表本组参赛的同学。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做到富有感情,还要结合主人公的特点来调节情感,如文中:“可以把铅笔借我用一用吗?”这一句的语气是谦和、礼貌的,而不是强硬的态度;再比如这一问题的回答“我还没有用完呢”,这一句的语气也应该是吞吞吐吐,不好意思地拒绝别人,而不是刁蛮的语气。要想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了解人物特点,这一分析的过程也是能够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

三、科学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化

在现阶段,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包容这种个性,不要以偏概全,要求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表达自我,激发他们在语文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包容这种个性化,教师就要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遇到与他人想法不同时敢于站出来告知其他同学自己的看法,展开探讨。除此之外,在每一次个性化的回答之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例如有些同学表达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观点,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可以表扬:“你的想法非常新颖。”“你的想法真独特!”在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时,也能够鼓励其他同学展现出自我。如果学生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性的评价:“试试看,如果从XX角度出发会如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让同学从传统的唯老师的想法为自己的想法转变为我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铁块朗读课文能动性
铁 匠
铁 匠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紧扣“不变量”灵活解决问题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