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自制教具 实现有效学习

2018-11-29陈军军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玻璃棒磁感线教具

陈军军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物理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会感觉有些吃力,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条件的限制,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一些物品自制教具,让学生在自制的教具中寻找到物理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制教具的运用下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1]。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探究热情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导入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制成教具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又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压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就利用学生唾手可得的物品,自制教具进行课堂导入。教师让学生拿起自己正在用的铅笔,教师做出示范动作:把铅笔的两端分别抵在拇指和中指之间,学生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把铅笔夹在了拇指和中指之间,教师吩咐学生两个手指稍微用力去压铅笔的两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纷纷提出两个手指有些疼。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再问:“两个手指感觉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挨着笔尖的中指更疼一些。”教师趁势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因为笔尖太尖才会更疼的。”教师对学生继续提出要求,让学生再用力挤压拇指和中指,这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再次体验感受,有些就尖叫起来:两个手指感觉疼痛逐渐加强,尤其是中指感觉更明显。这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同样是一支铅笔的两端作用在两个手指上,感觉会不一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所要讲授的内容是——压强。”学生对手指的疼痛还记忆犹新,自然就会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自制成教具进行新课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有亲身的体验。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增进探究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有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自制教具,增强直观效果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要想办法让学生获取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效果中产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具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效果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静电现象》时,为了能够产生直观的演示效果,可利用自制的教具给学生演示操作。教师把甲乙两根纤维绳放在讲桌边并使其下垂一部分,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教师拿出玻璃棒和丝绸进行摩擦后,把玻璃棒接触甲纤维绳;拿过毛皮和橡胶棒进行摩擦后,把橡胶棒与乙纤维绳接触。由于前面的讲解,学生清楚这是通过接触使两条纤维绳分别带上了正、负电荷。只见教师重新用丝绸摩擦了一会儿玻璃棒,这时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手拿玻璃棒去接近甲纤维绳,学生清晰地看到甲纤维绳远离了玻璃棒,当玻璃棒离开后甲纤维绳又回到了自然下垂的位置。接着,教师又把重新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乙纤维绳,乙纤维绳也远离了橡胶棒,同样当橡胶棒离开后乙纤维绳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带有同种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斥力的作用。接着教师把橡胶棒与毛皮再次摩擦后,用橡胶棒去接近甲纤维绳,还没等橡胶棒靠太近,甲纤维绳已经跑向了橡胶棒最终吸在了橡胶棒上。教师让学生总结现象:异种电荷之间存在引力作用。这样就在直观的演示效果中,学生学习了电荷间存在的作用力,这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利用自制教具给学生进行教学演示,达到了增强演示效果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到演示现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巧用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重点

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可是初中学生想象力还不发达,因此在一些知识的理解上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考虑自制一些教具来帮助学生建立模型,通过教具来展现抽象的内容,以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学《磁体与磁场》时,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清楚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是磁感线是假想的,并不真实存在,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只能通过课本中的描绘让学生进行想象而得到。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想象更加容易,利用一些生活用品给学生自制了一个磁感线的模具。教师用一个比较粗的长条形泡沫作为条形磁铁并标上了“N、S”极,然后用一些铁丝穿上一些剪成长平行四边形并涂上红蓝颜色的塑料片来指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再把这些铁丝按照磁感线的分布情况有疏有密地插在了长条形泡沫的周围以及上下方。这个自制模型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感受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立体分布以及疏密分布情况。在讲到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时,教师就把这个自制的教具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对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后面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教师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模型,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自制的教具形象地把教学重点展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

四、巧用自制教具,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制教具所用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动手自制教具。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动要求,使学生对所制的教具构造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由于学生经常接触刻度尺,对长度的测量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可是在读取长度时会出现估读现象,有学生总是不清楚要如何进行正确的估读。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估读的存在,就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刻度尺,要求学生制作的刻度尺不仅仅要读出读数,更主要的是要具有特殊的功能。学生在课下都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和制作,等到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刻度尺拿出来在班上进行交流。有学生在制作时,从光线角度考虑就为刻度尺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灯,为了节省电能竟然连接一个触摸开关,用太阳能提供电能来照明;还有学生把带有底座的放大镜套在刻度尺上,用刻度尺作为滑道,可以使放大镜在刻度尺上根据需要进行移动,把读数放大便于准确估读;更有聪明的学生竟然在刻度尺的下方又安装了一个刻着刻度的小尺,这就类似于高中阶段接触的游标卡尺了……可以看出学生的制作过程是很用心了。每个小制作都透露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于刻度尺的测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自制教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完成制作,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又使学生在求胜心切的驱使下开启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 语

总之,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身边入手进行观察、思考,多动手制作一些与教学更贴切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这样既能助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又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高春花.自制教具,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J].中学课程资源,2017,(03):10-11.

猜你喜欢

玻璃棒磁感线教具
“消失”的玻璃棒
“消失”的玻璃棒
巧借线性关系突破切割磁感线问题
渗透物理学史 促进科学思维发展——以“磁场 磁感线”教学为例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纯弯状态下高硼硅玻璃棒级联断裂的条件研究
消失的玻璃棒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展教具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