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掘语用训练“点”,铺设语用训练“道”

2018-11-29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毛海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悟柳树文本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毛海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理解”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来达成自己的表达目标,“理解”的效益和程度也需要借助于“表达”的方式来进行检验。为此,我们就需要基于文本,借助于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引领学生以教材文本为范例,积淀语言知识、丰富语言积淀、习得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切切实实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素养、提升想象能力。

一、聚焦言语形式,丰富表达手段

在习作中,学生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苍白、内容空洞,虽然年级逐步上升,但言语表达能力,尤其是言语形式丰富性并没有水涨船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经历从语言之“量”到语言之“质”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关注力聚焦在典型的语言形式之中,为学生的深入感悟、广泛积累、积极运用奠基,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从而将自己体悟的文本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

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第13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初读语段之后,体悟到这一段文字旨在展现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为什么这段文字能给予读者这样的感受和体悟呢?笔者则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语段最为典型的言语形式上,其中“愿意……就……”“想……就……”等核心句式的运用,对于展现人们生活状态的无忧无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就需要让学生结合语境感受典型句式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的周末生活,教师相机这样引导:没有了作业的压力,没有父母的束缚,你的周末怎么过呢?请运用课文中积累的句式来描写自己期望的周末生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找准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价值点,借助于文本的表达方式,在充分发挥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手段和储备。

二、拓展未尽之言,开掘语言内涵

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不是作者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在严谨构思和艺术创作的状态下诞生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常常会欲言又止或者故弄玄虚,甚至会将一些重要的内容故意省略,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此,教师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激发学生体悟言语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蕴,形成感性认知上的共鸣。

如《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在描写嫦娥智斗逢蒙一段中,并没有以详细的语言加以描述,而是以“周旋”一词作为统领,这就是文本中的空白点。为此,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语境和工具书理解“周旋”的意识,随后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嫦娥与逢蒙周旋的经过,为了凸显“周旋”的意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设计三个以上的回合,作为对这一语段的拓展补充。

在学生的拓展与实践过程中,逢蒙的阴险狡诈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嫦娥的智慧镇定也在“周旋”的过程中跃然纸上。如此进行文本空白的拓展补充,不仅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成为学生深入体验人物形象、体悟文本丰富内涵的重要动力和推手。

三、对话共振话题,促发想象发展

文本产生的价值就是要将作者的知识信息、价值认知、内在情感与读者形成对话交流之势。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是作者内在情感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和思想。为此,紧扣文本的表达内容,激发学生的核心话题,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品味和深入探索中,促发学生发表看法,真正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基。

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到爱因斯坦所取得的巨大的科学成就,而通过课文内容则感受到的是爱因斯坦的另一面,为此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困惑:如此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呢?这样的认知话题,使学生内在的表达意识被充分激活起来,他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依据来畅谈内心的感受。在交流和争鸣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逐步形成并强化了观点的认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按照相应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感知与思考,从而历练围绕观点有层次进行表达的技巧。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价值体验,由于这一语用训练的话题源于课文,源于学生对人物的深入感知,他们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语言表达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起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四、洞察构思智慧,学会布局策略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语文学习的重点逐步从词句、语段向文章的篇章结构出发。事实上,在很多学生的习作中都会出现各种“言之无序”的问题,即使是一些相对典型的材料,也不会进行综合性的统整使用。2011版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能够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表达,发展书面语言的语用能力。为此,教师就需要尝试从整体性鸟瞰的视角下关注文本,洞察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为了凸显这株柳树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关注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青海高原的环境、这株柳树的独特外形、想象柳树的生长过程、灞河柳树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要描写这些内容?为什么要依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素材?这些都是高年级语文教学需要着力研讨和习得的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发现,这些素材虽然广泛,但都指向青海高原这株柳树,起到了较好的凸显作用。而之所以依照这样的顺序,是遵循了人们接受事物的基本规律,先从环境入手,然后直接描写柳树,继而产生联想,最后运用灞河柳树进行对比,体现了严谨而灵动的布局构思。

语用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是相互交叉渗透的,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立足文本,根据学情,进行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体悟柳树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