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数学信息分析能力的策略
2018-11-28⦿周洁
⦿周 洁
在小学数学题型设计上,有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这些数学题,都是以数学语言方式来渗透数量关系,学生需要从阅读中来了解数学逻辑关系,提炼解题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因缺失应有的数学信息分析能力,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解题思路不准确,导致错题。为此,将结合学生数学信息分析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注读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意
做数学题之前要先读题,而读题就是要从文字表述中挖掘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多情况下,我们忽视审题,不注重学生读题。很多学生匆匆一看数学符号,草率进行解题,往往导致错题。以某题为例,某单位食堂有煤炭100千克,用去1/3还剩多少?有学生误将题意理解为,某食堂有煤炭100千克,用去1/3千克,还剩多少?同样的例题,当审题出现错误,其解题思路也会不同。前者是用去1/3,应该用到乘法来解决;后者是用去1/3千克,应该用减法,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而审题不认真直接导致解题错误。还有在某选择题如下:80克糖水里有糖25克,问糖与水的比例,以及糖与糖水的比例是什么?该题是个选择题,但看似简单,却很多学生做错。原因是对于题意中的数学信息提炼不正确。很多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的原意,导致选择错误。事实上,在糖与糖水的关系中,糖水包括糖和水两部分,题目给出了糖水为80克,糖为25克,则可以得出水55克,然后根据题意来得出糖与水的比例,糖与糖水的比例。但是,很多学生未能将80克看作糖水,使得简单的糖与糖水的关系搞错。所以说,解数学题之前,要审题,要读题,要挖掘数学题中的数学信息,要正确的利用数学信息,分析其意义,然后抽象出数量关系,确立相应的数学解题方法,来正确解题。
二、设置问题情境,分析数学信息内涵
数学题目中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小学数学多以生活化情境为线索,让学生关注生活,联系体验来解题。如某四年级题目中有图画方式展现的数学题,将静态图画关系,转换为动态数学问题。图画上有五箱矿泉水,每箱标出24瓶,每瓶2元;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该题的题意很明显,让学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换为求解总费用的方法。我们在挖掘数学信息时,可以将之转换为语言陈述方式,为学生应该花多少钱来买这些矿泉水。还有某题中,将2016个正方体排成一排,分别有三个学生依次在正方体上放上铅笔、橡皮、直尺,请问,有铅笔的正方体有多少个?对于该题,似乎给了一个庞大的数学思维量,也让很多学生感到很棘手,这么多正方体,这么多铅笔、橡皮、直尺,如何能够快速分析出有铅笔的正方体数目?事实上,对于该题的提问,很显然是迷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学生不必纠结于所谓的依次轮流摆放过程,只需要从总体里进行分成三份,铅笔占一份即可,由此可以利用除法来快速得出答案。同样,挖掘数学问题情境,还要关注数学语言中的一般表述方式。如某物比另一物多多少?少多少?一共有多少?,这些表述都融入了数学关键词汇,也为学生提炼数学信息进行了暗示。当比…多多少(少多少)时,需要用减法来处理;当出现“还剩多少”,也需要用减法处理。但在某题中,有60只羽毛球,每6只装一筒,一共能够装几筒?该题中虽然有“一共”,但并非是求和,而是对于60只羽毛球,一共平均划分了多少份,显然,该题题意应该是均分,用除法。所以,对于数学信息的分析,还要关注关键点,正确选择数学方法来解题。
三、强调交流积累,突出信息提炼能力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从探讨中增进对数学问题的认知,积累解题分析能力。如在审题方法训练上,可以让小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强化学生自己理解、分析题意,挖掘数学信息。如在平时解题中,学生很容易看错计算符号,或者解题时忘记括号,小数点的位置写错,多写或少写一个零等。这些情况,教师可以给予专门的训练,引导学生关注题意,认真计算,避免出现写错。在挖掘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对题意进行生活化联系,从语言上、情境上贴近学生思维。如“除”与“除以”的差别,“增加几倍”与“扩大几倍”的关系,要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了解其内涵,积累解题经验。事实证明,在对数学信息分析能力培养上,通过对题意的阅读,分析,增进学生对相关题型的交流、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把握数学信息分析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题思路来计算,提高解题准确率。
总之,数学信息分析能力的养成是渐进的,需要学生长期实践,加强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提炼数学信息时,还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因材施教。如对于不细心的学生,鼓励其认真审题;对于抽象思维差的学生,突出数学情境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数学意识,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提高信息分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