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自由成为可能
2018-11-28黄瑾
黄 瑾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幼儿园,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当今知识迅猛更新,需要自主、创新的人才,而这一切必须要以自由为基础,“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自由精神必须从幼儿园阶段进行落实,让孩子从小明了自由的意义,养成自由的个性,从而享受自由的幸福。
一、环境设置的开放性——给自由以足够空间
“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1]”,为实现这一举措,我们开始考虑空间的分配:
(一)让固定区角成为空间主角
要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首先就要创设游戏的环境,我们对活动室内的区角设置进行了探讨。我们绘制了活动室平面图,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特色在平面图上进行了区角规划。该设置哪些区角?每个区角的大小占地是多少?哪两个区角可以放在一起?哪个区角靠近盥洗室?阳台上可安排哪个区角……
课桌比较大,占地多,不便搬动,因此我们重点讨论了课桌的安排。美术区、益智区、科学区等是需要操作台的,这些区角就作为室内大区角,放两到三张桌子,活动后只要稍加整理,幼儿便可在这些区角中开展生活用餐活动;阅读区、角色区、建构区等,我们更多采用地垫、小家具等,方便幼儿放开手脚。
随着课程的进行和游戏的发展,区角中的主题内容不断地调整,但区角的大体规划不变。只有区角固定了,孩子们的游戏才能即时稳定开展,才能更好地形成游戏常规,使游戏成为基本活动。
(二)玩具材料开架式陈列
我们将玩具架靠墙摆放,作为区角的分隔,各区的材料用不同颜色的玩具筐进行收纳区分。玩具架的下层或抽屉内摆放常用的蜡笔、剪刀、幼儿的随身物品等,人手一份,自主保管。中上层摆放各区的玩具材料,高度适合幼儿随手取放,架子上以装饰材料、观赏物品为主。开放式玩具架装饰了活动室,既形成了趣味、生动的游戏氛围,又保障了各区角游戏的相对独立性。
(三)户外游戏环境开放式管理
我们把改造行动转向室外。在楼内的公共区域,凡幼儿所能到之处,均设置各类游戏区域,以幼儿能自由出入为原则,营造一个自主游戏的氛围;户外活动材料也使用开架式摆放,在各个游戏场地的边缘设置各式材料架,以收纳筐分装各类材料,高度以幼儿能自主取放为宜。
当然,开放式的管理应有一个基本的保障,就是幼儿的安全。各类货架稳定、牢固,边缘光滑,各种收纳筐重量适宜,材料分类一目了然。公共区域及场地上没有突起的边角,视野无遮挡。总之,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随时、随地、随性,使幼儿的脚步可自由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活动常规的自律性——为自由建游戏公约
开放式的游戏环境,也需要开放式的管理常规,我们看到,不同的游戏,其基本的常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提出建立游戏公约。
(一)游戏公约由幼儿提出
在熟悉各个游戏的基础上,我们让幼儿讨论游戏常规的建立。首先引导幼儿从怎样更好地维护公共环境,保障游戏长久开展去思考,把提出的常规用大家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后再讨论,增添完善或删减重复不必要的。考虑到区角的多样性复杂性,我们让幼儿自由分组,一组负责一个区角的游戏公约,在完成自己组公约的同时也要对其他组的公约提出建议。经过几次的讨论修改后把各组的游戏公约放在一起,合成一个班级游戏公约,以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建立过程贯彻自由自律
在建立公约时,我们反复强调两点:①公约是大家都能遵守的,且是必须遵守的,在讨论的时候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是一旦确定就人人都要执行。②公约的表达要正面引导,要让大家知道怎么做。一开始,幼儿的提议中“不允许”“不能”这样的表达很多,图示中用了很多表示禁止的杠、叉,经过几次的调整大家慢慢学习着用提醒的方式去表达。
对于老师,建立集体公约的过程也是一次转变儿童观、教育观的过程,老师们学习着自律,学习认真聆听孩子,放手让孩子去试误。教育是唤醒,唤醒孩子的自由与自律,也激励着教师进一步去认识幼儿。
三、一日作息的主体性——让自由有充分时间
课程游戏化推行弹性作息,在实施弹性作息时,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弹性是张弛有度,而非随意而为,教师需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及时统筹一日活动内容,即不断调整后续环节的实施方案及后续活动的目标、内容,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更高的要求,考验着教师对班级孩子的深入了解、即时观察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熟练程度。
(一)充分保证游戏时间
“除了餐点和午休,其余时间允许老师根据需要灵活安排,自由调配”,在这里,老师灵活安排自由调配的是游戏的内容与时间,不论如何调配,“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2]”,这是必须要保证的。我们压缩环节,把一些集体活动都改成幼儿的自主活动,如自助点名,孩子每天来园后通过插牌、打勾、写号数等方式自助登记,不需要老师集体组织一个个地统计;游戏化活动准备、整理过程,放手让幼儿去安排,每个游戏筐、架上都有相应标记,孩子只需要对应取放即可;丰富游戏内容,每天的游戏分为区域活动、户外锻炼及专用室游戏三大板块,户外锻炼及专用室游戏每周轮流,保证一周内每个游戏最少玩一次,每个板块每次的游戏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充分满足孩子各类游戏的需要。
(二)充分保证自由活动时间
自由活动包含游戏活动,但并不全部是游戏,有的时候,孩子们还需要一些无所事事的时间。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一段时间无组织、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有助于孩子变得更具有创造性,他们在这种不受约束的活动中,更易于发现自己的激情和兴趣点。
我们改革活动环节组织策略。如晨间餐点,我们采用了自助轮流的方式,在生活区内放置了自助牛奶机、餐点,部分孩子用餐点,其他孩子可玩区域游戏,可自由等待;如起床环节,先穿好的孩子可进区域活动,也可帮助同伴、老师铺床,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如离园准备环节,老师不再集体组织,孩子们整理自己的物品,与同伴交流一天的活动,减少了等待时间,生活更生动、充实了。
四、游戏氛围的包容性——使自由成生活习性
我们营造包容性的游戏环境,每天早晨的户外锻炼,打破班级界限,以活动区域为分隔,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锻炼区域,在此过程中去认识更多的老师,与更多的同伴打交道。每周三开展全园联合游戏,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专用室游戏,每个室内会有专门的老师热情接待,帮助孩子进行喜爱的游戏项目。
我们透明化相关内容,使孩子知道每天要做什么事,近几日要安排什么活动,不需要老师多提醒,对接下来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如我们把游戏预约板放置在大厅入口处,每个孩子都能看到,了解每天的专用室游戏活动安排。
这一系列的措施让孩子学习自助,也慢慢学会了自主。
结 语
以孩子的游戏为媒介,我们追求着幼儿的自由,也感悟着自身的自由。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我们和孩子一起享受自由,也相信,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会走向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