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理念下语文高效学习的策略
2018-11-28丛美娟
丛美娟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伴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出现了兼差过多和“肥胖浮肿”等学习现象,课堂教学要么是教师的越位,要么是教师的缺失, 与有效教学背道而驰。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探究实践“真学课堂”构建期间,立足本校学生,日渐有了些许思考,凝练成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追求。即对课堂目标抱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追求,敢讲、真练、促思和导学,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1]。
一、研究教材,定位目标
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是推进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首先应从钻研文本和领会编者意图入手。笔者执教《军神》一课时,采用板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设计了如下这些环节。
案例1:《军神》教学片段
师: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生:沃克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师:会读书的孩子更会思考,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下面就请带着这些问题,用心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和哪些句子能够回答你的这些问题,并用笔画出来。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脉络清晰,能重点突出,集中用力。案例中,这一板块围绕直接描写刘伯承的语句,细细品味与感受,教学设计没有花哨的表面文章,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话语,甚至没有炫目的课件,却因为目标简明,所以学生有着充分的时间与文本深入对话。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掀起阵阵波澜,在《军神》中,让学生触动的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二、立足表达,凸显能力
“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立足表达,需要教师精心选取语文教学的内容。关键在于有效提取文本的语文因素,善于牢牢扣住“文本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触摸语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感悟语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让语文味在课堂诗意地弥散开来。
案例2:笔者执教《美丽的丹顶鹤》第二段
师:作者是怎样把丹顶鹤不同的美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具体形象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师:我们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它是怎么写的。现在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生:用了“洁白”“鲜红鲜红的”,还有“红宝石”这些美的词语。师:这位同学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些美的词语,我们叫它形容词。你看,它的羽毛用“洁白”来形容,如果写成“白色的羽毛”,还美吗?所以呀,用优美的词语来形容,词语有多美,你描写的形象就有多美!(板书:用词优美)生:用词优美。师:丹顶鹤身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写了吗?生:没有,因为这些地方没有羽毛,翅膀、脖子和头顶那儿好看!师:写特别好看的地方,就是抓住了丹顶鹤的特点。所以我们说,描写一个事物、一只鸟或者一个人,都要抓住特点写出美!
教师引领学生触摸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体悟奇特的言语秘妙,增长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学生的言语个性,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源头,课堂的“语文味”一下子就会浓烈起来。
三、给力朗读,重视思悟
综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笔者思索着: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感情朗读。一味强调感情朗读,轻视静下心来咀嚼品味的默读沉思,弱化圈圈画画和批批注注的个性表达,淡化感受独特和体验丰富的口语交流,这种偏执一端的做法,很可能使阅读教学步入新的误区。只有学生个体亲自参与 “读、思、写、悟”的历练,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的言语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案例3:笔者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教学片段
师:这圆圆的荷叶啊,个个都很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样的喜欢呢?生:(边读边画)我发现小水珠喜欢荷叶,因为它是躺着的,好舒服呀!师:谁能用你的手和脚比画一下是怎么舒服地躺在荷叶上的?生:用手枕着后脑勺躺着。师:真舒服。生:我发现青蛙也很喜欢荷叶,因为它蹲在上面唱歌。师:说得真好! 师总结:是呀,小水珠——躺;小青蛙——蹲;小朋友——顶着;他们不同的姿态,却拥有同样的心情——快乐。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观察和事事积累的好习惯。将读与思巧妙融会,课堂中多了静思的时间,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脑海中清晰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适度讲解,促进学习
自新课改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以来,为了与时俱进,一度将“讲”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加以封杀。其实,这是对“讲”的错解。把握“讲”的精髓,关键在于“讲什么”和“怎么讲”,只要讲得适时、适量、适宜、适度和适当,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学生难懂的重要地方,遇到诸多教学手段无法达成的关键性环节,教师当讲则讲,通过“讲”推助教学向纵深处潜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4:笔者执教《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可母亲没有你们说得那么精彩、那么丰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悄悄地”;只有那万箭穿心的“忍”哪!可你们说的所有语言都化作了一个再简单不过、再朴素不过的话——生:“好好儿活!”师:我们终于体会到她的用心——生:用心良苦!师:所以,这“好好儿活”究竟该怎么读,所有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含在这句话里。母亲最简单最朴素的话,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有残缺的生命的理儿,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在下面好好读一读。
“好好儿活”是本节课教学确定的主题。笔者精心地抓住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执教时适时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出来,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儿活”。 为深入体悟“好好儿活”的内蕴而蓄情、蓄势,这样的讲解是有效的、必要的。
结 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需要在“真学课堂”的不断构建完善中,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享受高效语文课堂带给他们美妙体验的同时,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