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1-28⦿邹璐
⦿邹 璐
音乐素养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音乐素养是人们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音乐素养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戴维·埃里奥特认为:“音乐素养也可以等同于音乐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以理论教学为指导
在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论的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了理论支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实践。同时,对于理论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看待事物和把握事物,认识事物本质,从而获得更高的对于音乐认知上的提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于考级或者赶进度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论和素养的培养,致使好多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更多地学到的只是会唱一首歌,会弹一首曲子,而没有对于音乐理论认真学习,不能从系统和规律上认识乐理,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因为有了理论的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并且更好地发展音乐,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机械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一些流行的歌曲会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流行歌曲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喜欢TFboys的歌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TFboys的歌曲,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讲解《音乐中的动物》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过的有关动物的歌曲,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动物的歌唱比赛等。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其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音乐是抽象的,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体现人们情感的艺术,音符中蕴含着人们深深的情感。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中的音乐曲目是较为轻松、欢快的,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经典的、欢快的、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曲目。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和《土耳其进行曲》等。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
在小学音乐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来进行,很少实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每个人的音乐才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器材来辅助教学,如电子琴、竖笛、钢琴、吉他等。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将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曲,可以将歌曲编为舞蹈等等。例如,教师可以将《好朋友》这首歌作为游戏的背景曲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又如,教师可以将《动画城》这一章节的歌曲编写为一个个的节目让学生进行演绎。
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要由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渴求。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进行探究式学习
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就是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就音乐学科来说,其有自然学科的成分但又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因此,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素质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音乐教师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提升。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要切实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敬业精神的可靠保障。再次,教师的心态,良好的仪表,也将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的作用。教师还应该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上课技能等,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