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模式构建
2018-11-28胡辉东
⦿胡辉东
阅读教学是任何时期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体,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掌握各种实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依托,也是让学生慢慢喜欢语文课堂,感受到文本分析的乐趣的方式。对于小学时期的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而言,教师找到好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也要充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的实施方式。这样才能够让阅读分析的趣味性更强,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与训练,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多收获。
一、善于发挥教学工具的辅助效果
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各种使用的教学工具辅助课堂,让阅读教学更好地展开。小学时期的语文课本中,学生会学习与接触的文本通常都具备浓厚的生活化色彩,学生还会接触到一些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阅读范本都可以借助教学工具的辅助来展开教学实施。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后,各种使用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设备的越来越普遍,这给语文课的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多便利性。因此,教师可以更灵活的构建课堂,透过教学工具的灵活使用,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这样的背景下也会更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会让学生产生更加生动直观的阅读体验,这对于阅读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
比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在本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北大荒秋天之景的动态图画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地图,并且给学生播放北大荒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受北大荒的秋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铺垫的环节,也是迅速将学生引入文字情境和文本学习的背景中来的实施方法。有了这个教学开端后,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思想,也会直观的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的特点,文本学习的感受会更深。不仅是抒情散文的学习中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软件等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在各种类型、题材的文本的学习中,都可以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这不仅会让文本内容的呈现更加生动直观,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会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更加生动立体。这会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会让学生基于这样的学习过程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二、利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从小学时期的阅读教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问题探析的背景下把握文意,领会文章主旨与内涵,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分析讨论的欲望,在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训练自己的阅读分析技能。教师要明确这些基本教学理念,在构建阅读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为了让预习的效果更理想,可以以问题为向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感受文章。这其实就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也会帮助学生找到思考探究的方向和侧重点。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发挥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从问题的探究出发形成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以《虎门销烟》的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是什么?林则徐做了什么样的爱国之事?虎门销烟中的烟是指什么?虎门销烟的过程是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并且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教师要首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方式会起到最为直接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随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各种认识的分享交互。慢慢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归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也初步透过自主阅读明确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基本脉络。
三、合理采取分层化阅读教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要意识到学生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因此,阅读教学的实施中,很有必要采取分层化教学的理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在设计阅读思考问题上可以有差异。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思考难度更大的问题,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则先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才会让不同学生都可以充分融入课堂,大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技巧,结合有效的训练过程推动自身阅读水平在已有基础上有提升,这便是阅读教学实效的一种体现。
比如,在教学《秋游》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在阅读课的组织与设计中融入分层化教学理念。首先可以大致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B层次是指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对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文本分析时要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生字词“郊外、一望无边、绵羊、忙着、追逐、叫喊”等,并且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个段落的大意,结合具体的意境,体会秋游的乐趣。对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外,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心目中的秋游之美,概括文章的大意和主旨,表达自己对于文章学习的理解与体会。同时,也不一定完全受这种分层化的局限,如果有A层次的学生想要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当然要加以鼓励,并且要对其学习表现给予极大认可,这样才能够让更多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步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