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在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下的设问技巧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数学

方 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江西赣州 341400)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的一种综合的能力。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这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开始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在学习上,学生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认识到了设问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提问的技巧。据调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设置问题。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一半教师认为数学问题应该包含编拟、提问、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题目设计的时间应该占到课堂时间的一半。上述情况表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越来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问题设计形式单一,没有明确目的

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在于提问的方式以及对问题的设计。据调查,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再是问题的多少,而是问题的实效性。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记忆性和理解类的题目占据很大比例,而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的题型少之又少。教师设计的问题大都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一些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问题则很少出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一些学生能够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

(三)问题设计方式硬性,没有顾全全体学生

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思考的是这个问题能否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还有部分教师单纯地考虑数学教材。此外,教师提问的学生大都是主动举手回答的,或者只是针对优秀学生进行提问。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只有不到30%的教师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这些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不利。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巧设问题的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的,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学生不断思考而逐渐形成的。没有思考,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发散自己的思维[1]。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思考的时间短,在问题的考虑上就会存在很大缺陷。如若给足思考时间,学生就会将问题想得更加全面,而且正确率也会提升。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并不仅仅是教师留出时间的长短,这和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问之后,不给学生思考,要求立即作答,当学生出现迟疑,就会引入另外一个问题。这实际上并没有让学生做到有效的思考,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二)启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待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再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启发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启发学生,这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探究中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长时间以来,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被局限于教材上,只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思考,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有技巧的设问。巧妙的设问,不仅能够丰富数学课堂,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6个同学玩定点投球的游戏,谁能设计一个对这6位同学都比较公平的队形?学生所学的图形知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陷入了迷茫。这时笔者发问:怎么才能让这6位同学成圆形排开呢?投球的框子应该如何摆放?教师一系列的发问,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思考去学习,进而明确了教学的目的。

(四)在课堂小结中发问,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的整理,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小结上一再强调知识点,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巧设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带着问题去学习,其结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可以利用刚学的知识,去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吗?类似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有时教师并不是要一个结果,而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以几个简单的问题结束一节数学课,更加有意义。

(五)结合现实生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势必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如果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直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函数》这节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全球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改造沙漠,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某地区原有沙漠面积30万公顷。为了改善荒漠化问题,该地区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观察,并对每年年底的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不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那么到第7年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变为多少万公顷?这样的数学题目,立足于现实,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具体的数学原型,暗示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研究学情,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教师有效的设问,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提高其辨别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以上这些数学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设计的问题远远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产生恐慌心理,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有效思考,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基于数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好数学问题的设计形式和提问方式,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升。如果过分注重问题的数量,教师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这些题目,不利于学生的思考;相反,问题太少,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思维是学习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唯有这样才能展开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2]。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数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