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2018-11-28何细梅
何细梅
(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福建福清 350300)
引 言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逐渐失去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理念所造成的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使高中物理教学重焕生机,从而使学生重新找回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1]。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并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提问时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和思考价值,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他们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机会。以此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切实发挥问题的价值和功能。
例如,以《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为例,一上课笔者便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人类在远古就梦想能够飞出地球,去探索宇宙星空的秘密,在1961年,人类第一位宇航员乘坐名为‘东方号’的飞船进入太空;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着3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那么,人类是如何实现这一梦想的呢?”学生听到问题后兴趣勃发,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这时,笔者便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开普勒三大定律。当学生了解到开普勒第一定律即轨道定律时,所有行星的运动都是以太阳为焦点在椭圆形轨道上进行运动,笔者便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都相同吗?学生听到问题后结合开普勒第一定律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果所有行星轨道都相同,那么所有行星就排成一排围绕太阳旋转了,这样显然不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学生最终得出结论:不同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时的椭圆轨道不同,但都是以太阳为中心而运动的。
二、结合实验教学,巩固强化知识
物理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能够形成通过实验领会物理规律的学习习惯[2]。教师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样可以带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领会与掌握,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知识,并能够随时运用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以《力的平衡》为例,笔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受力平衡的条件,证明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所受合力为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上课后笔者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以五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有关受力平衡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将三根绳子系在一个节上,每根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由三名学生分别拉住三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互成一定的角度拉绳子,另外两名学生负责记录受力的方向、大小和辅助下一步实验步骤。这时,笔者便引导学生观察绳子所受力的方向,学生顿时恍然。绳子受到三个力的方向,就是绳子拉扯的方向,用投影法把拉力的方向投到白纸上。节点所受拉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保持节点的位置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把数据填写在设计好的表格上,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几组不同的数据。待学生完成后,笔者又让他们进行了下一步实验,让其中一名负责辅助实验的学生将一块白板贴近绳结,然后让三名拉扯绳子的学生任意调整绳索的方向。这时学生茅塞顿开:原来如果物体在互成等角度的三个力共点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成共面。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攻克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常常伴随抽象、难理解的物理理论知识,学生在面对这种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直接经验[3]。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将不利于学生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并深刻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授《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这样一个视频:在杂技表演中,几位演员骑着摩托进入一个球形的铁笼中,并在铁笼中任意旋转;当摩托车到达铁笼顶点时,将视频暂停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一现象:为什么摩托车在圆形铁笼的顶点却不掉落呢?这时,笔者便运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对摩托车在球形铁笼顶点却不掉落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当摩托车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摩托车所需要的向心力由重力和轨道向下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当支持力为零时,提供的向心力最小,对应的速度是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即临界速度。摩托车能安全过最高点,速度要大于等于临界速度。当摩托车的速度越来越大,所需的向心力就大于重力,铁笼对摩托车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力补充所需要的向心力,所以,摩托车能安全行驶在铁笼内且不掉落。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不利于学生理解的理论难点直观地呈现出来,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 语
总之,物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物理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从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几个方面,将多样化教学模式深入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有效性取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