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循善诱 步步“追问”

2018-11-28朱曙来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剪纸姥姥笔者

朱曙来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江苏苏州 215143)

引 言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推进,现在的语文课堂更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他们抓住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进行学习,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课堂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之下,逐渐深入文本的深处,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追问重点难点,逐步击破关键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而且生活经验也不足,积累的知识储备也比较缺乏。因此,小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距离他们实际生活较远或者有一定深度的文章的时候,更是让他们感觉困难。而这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文本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步步追问,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抓住关键点进行学习,让他们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知。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文章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以及聪明才智深深折服。但是,在解读文本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关于修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还有“人”字线路等内容时学生就不容易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出示了相关的平面图,但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于是笔者这样追问:“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动手将文本中的内容展示出来吗?”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开始操作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笔者从旁引导点拨,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如铅笔、橡皮等进行展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对于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有了准确的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追问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在解读文本重点和难点的时候,教师的追问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与大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解读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

二、追问表层理解,获取深度理解

古人有云:“故书不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1]。”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有些解读总是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这样显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而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他们逐渐走向深入,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会文本的深厚情感。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你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能告诉老师姥姥的剪纸展示的是什么吗?”这样的问题展示出来之后,很多学生这样回答:“通过文本的学习,我看到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姥姥。”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够深刻的,没有达到笔者的预期目标。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萧独奏《忆故乡》,在这样的情境中,笔者让学生欣赏乡村窗户上的剪纸,同时追问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难道仅仅是姥姥的剪纸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深思,大家走进文本进一步思考,然后大家积极讨论。经过大家的交流,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姥姥的剪纸让我们看见她的心灵手巧,但是更让我们看见姥姥的心地善良和勤劳质朴,姥姥用剪纸给乡村生活带来美,让我们感受到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和快乐。”这样最终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理解表面化的表现,应该注重引导他们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而采用的有效方法就是拓展他们的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解读,让他们获得深刻的认知。

三、追问不同见解,促进多元解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借鉴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往往会出现重复别人见解的情况,出现雷同解读;但是也有学生会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而这时,教师就需要适当地进行追问,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走进文本,突破自己的认识局限。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谁的做法?”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而他们也在课堂上积极地各抒己见。很多学生喜欢小猴和小牛,但是也有学生提出自己喜欢小猪的做法。面对喜欢小猪的观点,很多学生不赞同,认为小猪就是贪吃,所以不让大家喜欢。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追问:“难道小猪的做法就没有可取之处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这时这位学生继续展示自己的看法:“小猪没有小牛那么细心,也不勤劳,但是它懂得享受麦子的美味,是一个美食家啊。”

面对学生的独特看法,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解读,抓住他们的不同见解进行追问,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让课堂教学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四、追问错误认识,提升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或者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2]。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有效的追问,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他们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在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将文本中的“违犯”读成了“违反”,当时就有学生指出来他的错误。但是,笔者并没有马上处理,表明自己的意见,而是抓住这样的时机进行追问:“同学们,这两个词语有区别吗?我们能不能将这两个词语换一下?”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经过大家的交流,形成这样的认识:“这两个词语是不能互换的,因为我们总是说违反课堂纪律,违犯国家法律,可见,违犯的语意要比违反重,根据原文的表达,还是违犯更加合适。”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笔者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批评,而是通过有效的追问,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获得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理解错误,而教师要学会抓住时机,通过追问对他们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可以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知;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 语

总之,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课堂上会出现学生理解困难、理解表面化或者学生的见解与众不同等情况。作为教师应该智慧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巧妙追问下走进文本深处,这样他们就能深度解读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解读, 进而享受阅读教学的精彩。

猜你喜欢

剪纸姥姥笔者
姥姥的老歌谣
剪纸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聪聪的信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