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形式“比翼双飞” 表达能力“一枝独秀”—以《船长》为例谈借助涵咏学写对话的教学策略

2018-11-28沈燕美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悟船长品味

沈燕美

(江苏省启东市近海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涵咏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潜心体悟的基础上,借助明文以达义。语言教学以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就需要深入地涵咏与品味。记人类文本紧扣人物运用对话进行语言描写,是常用的表现手段,更是文本重要的言语形式。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船长》一文有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就极富深意和训练价值,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咀嚼的涵咏过程中,感知语言形式的独特魅力,促进他们言语表达能力的高效发展。

一、洞察深思,在涵咏内容中体悟人物形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在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1]。”其实,儿童的这种需要显得尤为强烈。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品味涵咏这段文字时,就需要在不断的质疑、探讨和释疑中,让船长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一)质疑解疑,清晰感知对话内容

朱熹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整体阅读了这段话之后,笔者就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困惑吗?”随着思维不断深入,学生展开了富有层次的质疑——

困惑一:情势紧急,为什么哈尔威船长却在关心“火”“炉子”“机器”呢?

难道船长真的不知道轮船面临着沉没的危险吗?他关心这些究竟有着怎样的用意呢?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认识到船长如此追问大副,其实是在间接地向乘客发出最后的警戒:情况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必须要听从指挥。

困惑二:船长口中所说的“20分钟”,真的够吗?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数学计算:20分钟要救60人,就需要在20秒左右救出一条生命。时间真的够吗?而船长却如此笃定地说:“够了!”从中学生感受到船长是在安抚乘客,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将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困惑三:船长真的会“开枪”吗?

刚刚还以救出每个人作为目标,要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此时却话锋一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引领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感知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是实施全部救援的必然保障。既是威严,更是暖心,关爱弱者的形象跃然纸上。随着学生质疑的不断深入,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物对话在内容和顺序上的不同,对于表达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进而深入品味涵咏,真正体悟到作者的表达技巧。

(二)彰显个性,深入探寻人物本质

这一段话人物角色、身份鲜明,非常适合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展开教学。笔者让学生分角色走进这段对话,并思考两个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情感才能突出人物的独特身份。学生在探寻与交流中进行了这样的分享:首先,船长在命令大副准备开枪时,语言应该尽显威严之态,才能震慑全场;其次,由于形势紧急,加之对船长的敬重,大副的语言要精练干脆。笔者帮助学生依托文本的对话语段,进行表演式的朗读,感受人物语言背后所彰显出来的心理活动。

二、辨析对比,在涵咏形式中探寻表达秘妙

描写对话要紧扣动作、神态,看似简单的要求学生却始终不能落到实处。《船长》这篇课文中的对话之所以值得涵咏品味,就在于其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资源[2]。在感知内容意蕴的基础上,笔者再指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维度,从而迅速发现这段对话没有任何的提示语,且对话都是单独成行,涵咏语言就此开始——

(一)借助多变形式,让对话更加灵动

笔者尝试为学生增添了提示语,如“船长大声喊道”“洛克机械师赶紧回答”“船长问”“船长厉声喊道”等,并引导他们尝试将这些提示语带到文本中进行朗读,相机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很多学生立刻意识到修改之后的内容好像更加完善,但严重影响了语言对话推进的节奏,更与当时危若累卵的形势完全不搭边;而原文内容紧凑,与危急的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先声夺人之势。这种故意将提示语“隐身”的表达策略,价值巨大。

随后,笔者进行深度质疑:那为什么在后面命令大副的时候,又运用上提示语了呢?此时,学生已经对涵咏形成了较为深刻的体验。他们在细致品味、深入洞察的基础上发现,后面谈话的对象发生了转变,就必须要通过提示语的方式加以呈现,否则就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二)依托情境,让对话更具魅力

小学生并不习惯于对话内容的单独成段,他们在习作中总是将很多对话糅合在一个自然段中。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笔者尝试将语段中人物的对话全部融入一个自然段,高下优劣立刻就能辨别出来。学生纷纷表示:糅合在一个段落中层次很不清楚,容易产生歧义;而单行呈现,对话的层次与结构都显得非常鲜明。

随后,笔者引领学生再次聚焦人物对话的内容。由于有了前面洞察维度的呈现,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言语形式的重要性,他们发现这段对话中的语言都非常简短。笔者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别人发生争执时的场景,说说自己会不会运用长句子;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情急之下,一般都会使用短句子,句子越短,对话就越发显得有力。随后,笔者出示这样一句话:“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将“够了”这两个字放在前面?让学生懂得这样处理,就更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冷静和绝对的自信。

三、总结提炼,在涵咏表达中推动写法迁移

在理解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对话表达的方式,适合于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写人物的对话。在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以涵咏的方式品味了文本语段中的人物对话内容,更辨析了作者所采用的言语表达形式,在内容和形式的双向汇总下,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表达素养的高效发展。

在引导学生感知了课文中这段经典人物对话后,他们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体悟对话表达的独特魅力和精妙之处,对究竟该怎样描写习作中的人物对话有较为深刻的体悟。为此,笔者为学生设定了这样的练笔情境: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金钥匙”比赛结果出来了,你获得了全省一等奖。万分激动的你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了家人。其中包括一直对你宠爱有加的奶奶、严格要求的爸爸与慈祥和善的妈妈等。你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会有怎样的对话呢?不同的人物其表现出来的状态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之所以设定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角色,就是要让学生调动自己原始的生活积累,尝试运用不同的要求和方式,展现不同人物的对话状态,让他们在后期的交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他们相互吸收经验、对比辨析认知,提供生动的资源。

结 语

凡纳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形质兼美且易于涵咏,蕴含丰富又广为传诵,只有在教学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感知与写法的密切结合,才能培养出学生们“一枝独秀”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体悟船长品味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懂,才能得
品味桂峰
“船长”失格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解题中的数学史
丢失
蚂蚁小船长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