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因猜想而焕发精彩

2018-11-28唐昭莉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倍数大胆长方形

唐昭莉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地位更加凸显。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一味地向他们灌输新知,而是选择从他们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更多地注重让他们自主探究[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进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一、诱发猜想,促使有效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从课堂伊始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诱发学生大胆猜想,以激活他们主动思考的意识,进而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实现有效导入。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圆的周长怎么求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教师这一问题激活,并都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思考探究中。为了便于学生思考,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一元钱硬币。这时,有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应该与圆的半径或者直径有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诱发他们主动猜想。这样从开始就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学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猜想,诱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猜想,以更好地诱发他们主动探究、思考的欲望,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促使他们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出发,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并告诉学生在这一袋子中装有12个白球和20个红球;并且这些小球除了颜色不一样,其他的都完全相同。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玩一个摸球游戏,你们先猜想一下,我们现在摸取一个球,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比较大呢?”学生都猜想红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最大。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这一摸球游戏,结果也正如学生猜想的那样,最后摸出了一个红球。这时,教师又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这种有放回的摸球游戏100次,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出的次数多一些呢?”学生又大胆地猜想,得出红球被摸出的次数将会最多。为了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学生都很主动地和老师一起做这一摸球游戏,并集中注意力观察、记录,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活跃、有趣。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促进他们主动探究学习。

三、大胆猜想,催动自主思考

以生为本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探究;还要注重引导他们大胆猜想,以猜想激活他们自主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有关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向他们灌输讲解,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出几个长方形图形,并将其各自的长、宽的数据给出,让他们自己先猜想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了猜想。有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图形,并结合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大胆地猜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宽+长+宽;随后,按照自己的猜想公式计算出大屏幕上这些长方形的周长。还有学生给出猜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为了更快地知道自己猜想的准确性,学生都很主动地进入探究思考中。

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为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增添了催化剂,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有效地凸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高效教学。

四、鼓励猜想,活跃数学思维

数学内容抽象难懂,尤其是一些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矛盾点。作为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以促使学生猜想,让他们根据猜想深入思考,进而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1千克铁和1000克棉花哪个更重一些呢?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都纷纷进入到思考中。很快学生都纷纷给出自己的猜想。有学生说:“铁更重一些。”有学生猜想两者一样重,而且这两种观点一时之间争论不休。此时,教师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发展探究,将他们按照观点的不同,分为了两组:正方和反方。其中正方观点为两者一样重;反方观点为铁更重一些。之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双方展开辩论。

反方:根据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可以知道铁比棉花重好多,所以肯定是1千克铁重。

正方:我们应该用实际的称量来评比重量,而不是从感官上大致地判断。课上所学的1千克=1000克,所以这两者是一样重的。

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利用他们的猜想,有效地组织他们开展辩论活动,很好地活跃了他们的数学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猜想,提升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开拓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自主探究,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猜想一下3的倍数存在着怎样的特征呢?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开始了深入的思考。很快便有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猜想:类比之前学的有关2的倍数以及5的倍数的知识内容,猜想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3、6、9,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数字,那么它都是3的倍数。在学生给出猜想后,教师并没有解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验证。很快学生就推翻了自己的猜想,数字13、16、19、23都不是3的倍数。所以自己的这一猜想一定不正确。于是,学生开始思考3的倍数到底有着怎样的特征。接着,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推动下积极地寻找答案。

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很好地开拓了他们的学习思维,激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进而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结 语

总之,猜想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以激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思考,积极体验学习,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倍数大胆长方形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小长方形找朋友
想象的时候要“大胆”——翻盘不是不可能
倍数魔法
有多少个长方形
大胆与胆大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