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低学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2018-11-28范素珍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底蕴生字识字

范素珍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4215)

引 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意义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说:“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1]。”人文底蕴包含于文化基础部分,是指学生在对人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理解以及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当今时代,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语文课程具有高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具有优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中有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小学生年龄尚小,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小学阶段的人文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优美,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识字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此外,汉字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学生在识字中可以充分领略汉字的魅力;汉字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一种精神,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顶天立地,学生在识字中可以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总之,识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参差不齐

小学生人文教育的效果,和教师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差距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很难得到发展与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汉字文化进行延伸,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二)片面追求识字量,忽视人文底蕴培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但这并不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侧重于识字量。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让学生掌握的生字越多越好,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盲目提高学生的识字要求,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让学生记忆生字上,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写、听写、组词等,以达到记忆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是通过死记硬背识字,对汉字的理解不够深入,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负担加重,识字效率下降,难以发现汉字的美,更领略不到其中的人文底蕴。

(三)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缺乏积极性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在乎如何让学生快速识字,识更多的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等方面不够重视。教师为了快速达到让学生识字的目的,仅仅强调多读多写,而不去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识字。单一而高强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疲惫不堪,压力增大,从小就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除此之外,在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三、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决定着其是否能在课堂教学和情境设置等方面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所学汉字的字理、起源、历史、内涵、外延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多读书,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性,才能驱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识字学习。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结合刚学过的生字让学生猜字谜,比如在学习“省”字后,让学生猜“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字谜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对汉字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记忆,增强对易错字的记忆。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课下和同学进行猜字谜游戏。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延伸,让识字教学生动有趣起来,增强学生的人文积淀。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识字,其人文素养在识字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识字教学中注重字理教学

在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创造性,善于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字理教学法就是在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对汉字进行合理的追根溯源,能让学生体会祖先造字的聪明才智,了解古代的风俗民情、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扩大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如教 “男”“妇”“灵”字时,“男”,即古代男人的主要工作是田野农耕,所以由“田”和“力”组成;“妇”即女人主要从事打扫卫生等工作,所以由“女”“帚”组成,这是人类早期社会性别分工的反映。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对生字的理解运用

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词语、成语等进行运用。很多教师认为,听写效果能够说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其实不然,只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生字,才说明他们真正掌握了生字。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运用所学生字,发散学生思路,进行大量的组词造句,以此使学生体会生字的应用语境。在学生的作文中,也要鼓励他们多用生字、生词。学生如果用到了最近学过的生字、生词,可以在评语中给予特别的表扬。此外,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所学的名词、形容词等来描述身边的事物,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审美情趣。

结 语

总之,识字教学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交流讨论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用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底蕴生字识字
小草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
倍er高级
生字辨识大闯关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百年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