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语用教学”的探索
2018-11-28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张晓惠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张晓惠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将文章内容、思想教育、表达特色等方面作为文本学习的重点,对文章更深层的知识解构与分析被放置于次要地位,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人文,轻语用,重内容,轻表达”的尴尬局面,对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用教学”这方面的知识,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回归到语言文字运用、读写训练、语言积累和语言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语用教学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避免表面形式,推进语用教学
读写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感知与实践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其语用能力得到增强。但是读写训练不能够只是为了进行读写,教师应当在具体设置练习时,向学生明确此次训练的具体方向,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着力点,不至于无点可寻。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一位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说道: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在他善于发现的眼中,任何一个小动物都是上帝的宠儿。这位教师也适当地向学生讲述了文本的部分语言描写,让学生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作者语言中的细腻、生动与童趣。紧接着,这位教师突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课堂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平淡无奇的事物进行文本模仿,一时间学生们都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课堂效果的提高。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这位老师有关读写的训练毫无目的与方向,并没有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置,为“用”而用。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读写训练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训练内容过于形式与空洞,使语用训练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与效益。
二、创设语用情境,引发语用内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的学习主体做出改变,也就是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并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自主地深层次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从而学会思考、辨析、敢学,敢做,学生语用意识的萌芽就会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
例如,在《秋天》这一篇课文中,作者应用了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身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首儿童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苹果嚷着冷了……葡萄嚷着冷……”等句式,然后这位教师又借机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的图片,并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新的仿写:“土地嚷着冷了,要穿黄叶”……就这样,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学生迫切地将自己联想到的与看到的结合起来,与大家分享……语用知识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了提升。
在以上的教学案例中,这位教师主要借助了创设实际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了美丽的插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意识,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增强。
三、引导深层解析,体验语用魅力
中国的语言文化具有深刻的价值与韵味,而语言文化其实就是语言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运用与表达。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文本的深层解析与构筑语用情境的方式方法注重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用‘五彩斑斓’来表达秋天傍晚北大荒云彩的样子?为什么不运用‘七彩’或者‘十彩’呢?”随后这位教师适当地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辨,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到了最后,这位教师通过对成语“五彩缤纷”的解释以及找出有关文本中描写流云在落日下的句子,让学生对于秋天“五彩斑斓”的色彩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假如教师能够结合文本语境对文本进行深层的解析,就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言运用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喜爱上语文学习。教师要善于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以此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出发,以朗读、解析和仿写为基础,将高效、开放、多元的语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开来,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