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机遇、挑战与发展路径

2018-11-26王维董永权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挑战翻转课堂

王维 董永权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绩效。翻转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对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让翻转课堂高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翻转课堂;优势;挑战;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152-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讯以及新兴的虚拟现实、全息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翻转课堂被视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是科技运用于教育而产生的一场重大的课堂教学变革。翻转课堂以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全新的教学理论理念和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颠覆了传统教学形态,注重学生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实现了知识内化的最大化。翻转课堂在给教育教学变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学变革,必须要勇于直面困境,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径。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形态的翻转。课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答疑讨论,深化知识理解;课后通过意义建构与迁移,完善知识体系。即,翻转课堂颠覆的是传统的教学活动流程,将传统教学的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的顺序翻转,同时也转变了传统的教学主体、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等。翻转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动态性。翻转课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配合与支持,协同助力学生学习。第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共享性。翻转课堂集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类型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互通。第三,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和立体化。翻转课堂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代替了教材、教案、课件等传统教学载体,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共享,视频中声音、图片、文字的适配融合,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具有可视性、立体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第四,教學过程的自主性和调控性。翻转课堂教学中,时间与空间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控与组织教学[1]。

二、翻转课堂的机遇

(一)翻转课堂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的时间与进度,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和材料学习,也可以向教师、同学寻求帮助,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均能实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前遗留下来的未解问题和遇到的疑点难点反映给教师,通过面对面的讨论、指导得到理想解答。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难点,然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行针对性强的个别化学习指导,促进教育公平。

(二)翻转课堂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关系,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MOOC平台(如Coursera、Udacity、xuetangx、imooc等)学习相关教学课程,提升自身教研水平。例如,教师在准备英语写作课前,可以借鉴世界上顶尖大师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如何引证论证的,以此创建自己的教学微视频,组织课堂教学。MOOC平台提供多种分门别类的高端精品课程,教师可以免费、随时随地观看学习,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

(三)翻转课堂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保障了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在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师制作微视频,上传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带着知识基础与疑难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课前课后都有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疑难解答、查漏补缺、任务驱动,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灵活迁移应用。此外,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有评估与反馈,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四)翻转课堂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网络工具进行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过程评估与结果反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有机融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个信息化的动态之中,加速了知识的传递与内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与普及,颠覆了教学的形态与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教师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织互联网络,推动教学的个性化、开放化、人性化。信息技术催生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发展了教育信息化。

三、翻转课堂存在的挑战

(一)知识标准化与知识传授观面临挑战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表征一个现存的、孤立的、独立于认知者的真实世界,而且只有当知识正确反映这个独立世界时才被认为是真实的[2]。传统知识观里,知识是标准的、权威的,是不能随意建构的。而翻转课堂的知识是需要与生活发生关系,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意义建构,将知识内化并形成体系。此外,传统知识传授是程序化的,强调标准、规范和精确,按着固定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而翻转课堂的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为起点,教学过程和结果具有不可预设性,强调开放、多元。

(二)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面临挑战

翻转课堂课前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态度有很大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如果学生不能积极投入课前的学习,或不能适应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会适得其反,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在翻转课堂的课堂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体,其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是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石。

(三)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面临挑战

翻转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导师,是组织者、协作者、辅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服务者,转变了教师角色。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精心的教学准备、精确的数据处理、灵活的课堂组织等能力。课前准备精品的教学资源,设置适宜的学习任务,从教学数据中分析学习者特征、预测知识水平、发现学习问题以及评估学习效果,进而开展适时的个性化指导。教师要从传统的主体地位思想中解放出来,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适宜自己的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精准教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策略要灵活多元化,增进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习有意义发生。

(四)教学支持与教学管理面临挑战

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活动需要云平台和服务器支持,以及畅通的网络支持。因很多家庭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受设备配置、环境搭建、平台使用等的专业化限制,教学支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在课前,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新知的学习,而不被外界事物干扰,如何指导学生困惑和干预学习进度,让学习顺序进行,如何有效地监控学生学习过程,防止学生的学习发生“意外”,这些都是不小的难题。在翻转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何开展协作学习、如何让学生的讨论有意义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大量的教学投入,而大多教师的时间与精力也较为有限。

四、翻转课堂的发展路径

(一)传统知识观向建构知识观转变

在教育大众化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时代,只有基于自身学習而生成和建构的知识才有价值。所谓生成的知识即通过学生的学习领悟被学生所掌握和内化的知识,而非直接接受获得的知识[3]。建构性知识是具有社会情境性、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它是通过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解释或假说。只有通过自身学习生成和意义建构起来的知识才是活知识,才能被灵活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才能是知识产生它应有的价值。生成性和建构性的知识观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转变这个观念,首先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开始,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分享讨论、协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在情景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内化新知和建构新知。

(二)转变教与学的理念、方式,提升自身能力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是翻转课堂的必然要求。教师从教学“圣人”和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变得开放化,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灵活化,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方式上都要全面革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有任务驱动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教师要在不断革新观念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中提高自己。同样,学生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需要改变原有的接受式学习,主动进行学习,加强自我调节与管理,积极融入课堂中,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学生还要不断革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管理

学校应加大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网络环境改善和学习平台购置(或开发),要保障网络畅通,平台的功能齐全、界面友好,能够高效地传送和呈现教学资源,监控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学习情况,分析与反馈学习数据,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与指导。此外,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信息网络工具进行教学管理。一方面让信息网络工具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利器,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探索教学策略,助力自己不断提高专业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学习进度、答疑讨论频次、任务完成等情况,分析学生性格特征、行为模式、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以便因材施教。当然,不是为了技术而用技术,而是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翻转课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3-6.

[2]郑太年.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J].全球教育展望,2006(05):32-36.

[3]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06):66-70.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挑战翻转课堂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