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对策
2018-11-26林梦娜
林梦娜
【摘 要】群文舞蹈源于劳动与人们的某种精神生活需求,其自娱性与群众性比较强,且具有非职业性。群文舞蹈和群众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是精神文明中的重要特色文化,其可以有效陶冶群众的情操,使其可以潜移默化地健全自身的人格,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其艺术修养。而要真正达到这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舞蹈在创作审美上的高度。本文首先阐述了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之间的区别,其次探讨了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舞蹈;精神文化;审美能力;创作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115-02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呈现出日愈强烈的态势。而舞蹈作为一种有效陶冶人们情操与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尤其是人们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其闲暇时间增多,自娱性极强和具有极高群众参与度的群文舞蹈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今作品创作领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使得群文舞蹈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还需要我们从群文舞蹈创作的审美高度入手,探讨有效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有效策略,以满足人们的群众文化需求以及审美需求。
一、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的区别
专业舞蹈的要求非常高,舞者需要具备中外舞蹈史和专业舞蹈理论知识基础,并具备极强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感觉,还需具备对舞蹈作品的专业分析能力,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还要求展现出舞者的动作美与艺术美,具有职业性的特点。但是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不同,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舞蹈方式,具有非职业性的特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群众释放自身情绪,并满足自身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1]。群文舞蹈的取材与表现手法都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但是却能够轻易触动人们的内心,使其在国内越来越盛行。在群文舞蹈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群众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重要性
在群文舞蹈创作方面,提高其审美高度的重要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首先,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提高作品审美高度,利于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提高群文舞蹈作品的审美高度,可以让群众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眼界,可以使其心灵在表演的过程中得以触动,感悟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群文舞蹈中蕴含的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利于熏陶群众的情操,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提高作品审美高度,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的群文舞蹈能够丰富参与舞蹈表演的群众的文化内涵,使其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满足。而提高群文舞蹈在创作上的审美高度,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观赏性,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带给群众更美好的享受,使其性情得到良好的陶冶。如今群文舞蹈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日愈受到群众的喜爱,让群众在追求生活美,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过程中,有效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2]。
三、提高群文舞蹈创作审美高度的有效策略
(一)以合理选择群文舞蹈题材为基础
要创作出优秀的群文舞蹈,就要建立在合理选择题材的基础上。相对于专业舞蹈作品,群文舞蹈作品的题材带有更浓的生活气息,即与群众生活相贴近。这就意味着创作人员要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独特的人与事,以获得独特的创作灵感。合理地选择群文舞蹈创作的题材,主要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的内容。
1.深入了解不同环境的群众生活。深入了解群众生活,要求创作人员能够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到群众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群众各种生活状态。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其生活方式也会存在差异。而群众生活作为群文舞蹈不可或缺的素材與灵感来源,可以从中寻找独特的元素融入到群文舞蹈中,形成各异的群文舞蹈风格,为群文舞蹈创作人员带来相应的启发。因此,创作人员在深入到群众生活时,需要对群众生活展开全面的分析,甄选真正合适的舞蹈素材来创编与当地群众审美情趣相符合的群文舞蹈作品。创作人员可认真观察群众生活的各个细节,不能仅限于描绘某个场景或者表现某个事件,而是要贴近群众生活,并站在新颖的角度去展现群众生活的细节,以吸引群众的目光,展现出群文舞蹈应有的艺术魅力,让群众参与进来,体验独具韵味的舞蹈生活[3]。比如《选村官》属于少儿群文舞蹈,主要以青年学生为扮演主体,可结合选村官这一题材充分展现出青年人的精气神。同时,这一少儿群文舞蹈还具有独特的动作,突显出人物的鲜活性,彰显出“选村官”的有趣舞蹈生活,让人们可以感受到青年学生走进农村,希望可以为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愿望。这种题材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也具备当前农村建设的社会热点,在表演过程中以灵活的人物状态与特殊动作,能够更贴切地展现出这一群文舞蹈的艺术魅力。
2.充分了解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所处地域或人文环境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存在不同。比如处于中老年阶段的群众偏爱通俗易懂的广场舞,如《太湖美》;年轻女性则偏爱柔和的群文舞蹈,如群文舞蹈中的水袖舞《水墨舞》。因此,在创作群文舞蹈时,创作人员结合群众实际需求,能够创编出群众喜闻乐见且群众基础广泛的舞蹈艺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可以更符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以创新的群文舞蹈创作理念作支撑
虽然群文舞蹈和专业舞蹈存在着差异,但是其共同目标都是促进社会艺术文化的繁荣,推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是在群文舞蹈进行编排创作中,要坚持以群众为核心的原则,以奠定群众文化基础,遵循群众的真实要求,使得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积极地投入进去,在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这也是群文舞蹈的创作理念,要求创作人员能够在创作群文舞蹈时遵循这一创作理念,并且在与时俱进的原则上去创新,提高群文舞蹈创作的审美高度。群文舞蹈并非属于职业性的表演形式的舞蹈,因此创作人员应该清楚认识到群文舞蹈强调的是文化普及,站在多个方面对群众的思想进行理解,并注重满足其需求,进而通过群文舞蹈的良好审美价值来展现其艺术魅力,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4]。
(三)以改革和创新群文舞蹈的形式内容作手段
如今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在日渐推进与发展,以往那种通俗易懂的群文舞蹈形式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新需求。因此,群文舞蹈创作人员应该从新时期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去改革与创新群文舞蹈的形式内容。比如,创作人员可在创作时引入现代化的影视剧或文学作品的元素,也可在创作时融入情感因素,实现群文舞蹈内涵的进一步升华。要提高群文舞蹈创作的审美高度,就要让群众认识到群文舞蹈并非是简单的自娱形式,而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与文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创作群文舞蹈时,要求创作人员深度挖掘舞蹈作品的人文艺术气息,为群众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群文舞蹈的适应人群应该定位在各阶层群众上,要求群文舞蹈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并且涵括各种难易程度,以迎合不同阶层群众的相应需求[5]。
比如《山野小曲》这个群文舞蹈在国内发挥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其构思比较巧妙,且形式也比较多样,以浓郁的乡村气息感染着群众,也以质朴纯真的群文舞蹈形式吸引着群众。这一舞蹈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其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鲜明地展现出了乡土生活,易于引起广大群众的情感,让群众能够在体验乡土快乐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艺术气息。不同阶层的群众具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不断陆续出现的少儿群文舞蹈《羊角花儿云里开》、年轻女孩阶层的群文舞蹈《天竺少女》、中老年阶层的群文舞蹈《兰花赋》、老年女性阶层的群文舞蹈《快乐阿婆》以及民族群文舞蹈中的蒙族《顶碗舞》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群文舞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作人员应该以改革和创新群文舞蹈的形式内容为重要手段,提高群文舞蹈的审美高度,在群文舞蹈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以群众的审美观念作指导
在群文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提高其审美高度,还需要结合群众实际的审美观念来进行。群文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群众审美观念指导下进行群文舞蹈的创作,可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充分突显以人为本的原则。精神文化活动要重视人对艺术的价值认知,尤其是群文舞蹈的对象是群众,其创作源泉也理应源于群众。当前群众的艺术追求在日渐提高,其文化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对群文舞蹈的创作都投以极多的关注。因此,创作人员在创作群文舞蹈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审美需求,了解群众的大概审美价值取向,在最大程度上与群众的审美意识相契合,并与群众的情感方向趋向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群众鲜明强烈的反应来突显出群文舞蹈的社会价值,发挥出群文舞蹈应有的作用[6]。群文舞蹈越来越为群众所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舞蹈艺术形式能够引起群众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要求群文舞蹈在创作时准确又深刻地刻画出该舞蹈主题的情感,以群众审美观念为指导,以创作出既满足群众审美观念,又可突显舞蹈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的群众舞蹈。《担鲜藕》就是群文舞蹈作品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作品,突显了非常淳朴又自然的情感,易感染群众,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与多数人的艺术审美观念都相符合。因此,在演绎这一作品时,表演者可以自然流露其中的情感,展现这一群文舞蹈独有的艺术魅力。
四、结束语
在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要以群众为主体,以合理选择群文舞蹈题材为基础,以创新的群文舞蹈创作理念作支撑,以改革和创新群文舞蹈的形式内容作手段,以群众的审美观念作指导,创作出既迎合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又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优秀群文舞蹈作品。毋庸置疑的是,在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要坚持创新原则,并坚持自身的表演风格,让群文舞蹈能够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地参与进来,满足更多人的审美需求,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怡.群众舞蹈创作与专业舞蹈创作的区别[J].戏剧之家,2016(13):145-145.
[2]张杨.浅谈群文舞蹈特点及创作方向[J].魅力中国,2010(27):236-237.
[3]孟庆成.群众舞蹈创作的生活性、娱乐性[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6(1):168-168.
[4]尤扬.群文舞蹈创编的深入思考[J].艺术评鉴,2017(9):70-72.
[5]李影.群众舞蹈创作之我见[J].群文天地:贵州,2013(1):24-26.
[6]林健.浅谈群文舞蹈创作[J].大眾文艺,2015(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