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大师》中的美学意味

2018-11-26彭诗田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悲剧暴力

彭诗田

【摘 要】陈正道导演执导的悬疑电影《记忆大师》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和紧凑的剧情外,剧中透露出来的美学意味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键词】暴力;精神分析;悲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82-02

一、暴力与精神世界

电影由一个小女孩冰冷的数数声开始,她在拒绝了邻居的帮助后,冷静地走过了地板上躺着的两具尸体,拿起电话报警。电影中曾多次有类似尸体或者杀人过程的情景出现,这种“暴力叙事”以男主角江丰记忆中的暴力场景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物质财富越来越充沛,我們迎来大众消费时代,伴随而来的是思想领域出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符合文化消费需要,又富有后现代主义反叛精神的‘暴力美学电影,才能作为一种典型的媚俗艺术在短短的20年间席卷全球。”[1]由此可见,“暴力美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在后现代这样的消费文化环境中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它让暴力变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并对暴力进行了消解。在十九世纪的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他把人的心理分为三层: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自己,代表了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它是与生俱来的,依照“快乐原则”行事,其中就包含了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例如暴力冲动。“超我”是人性中最高道德的部分,代表了理想化,它依照“至善原则”行事,以道德为基本准则,将一切与之相背离的压制在无意识领域内。“自我”是意识的部分,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了理性,起调节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纽带,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包括两个“本能”,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饥饿、渴和性。生的本能是为了种族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存,它是可以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表现为自虐、自杀、仇恨和攻击性等,暴力是实现这种本能最直接的方式。

“暴力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旨在伤害受害者并不顾社会的制裁而采取的有意的、反社会的、使人遭受痛苦的行为。”[2]所以“暴力”一词并不是正面的、被持以肯定态度的。而将其风格化的“暴力美学”,不仅一转暴力的负面特征,并且在大众间得到了充分的审美认同。

在《记忆大师》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去表现暴力,所以必须将暴力进行美化,他采取的风格是用叙事的眼光来研究暴力。在江丰的记忆中,淹死在浴缸内的女尸、拿起酒瓶砸倒李慧兰并将其闷死、父亲为了让母亲回头砍掉自己的手指、车子高速冲向海里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的吵架并逼迫其不再离开他、车子停下后向满脸是伤的母亲施暴等,这些在寻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画面显得如此触目惊心,让观众在吃惊与残酷中与对象拉开距离,从而更容易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暴力美学”用暴力展现了与社会道德所不符合的价值观以及审美体系,但是这并不是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而是从侧面批判和抨击了它所展现的内容。有时候,人需要被提醒罪恶的存在,需要去改正、去变革,人不应该永远只记得善与美。试想,如果没有抛弃束缚的尽情狂欢必然是不痛快的,同样没有罪恶映衬下的美好必然不是发光的。分裂也意味着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一方的存在,另一方的存在也显得毫无意义。

“暴力美学”的出现,让生活麻木的现代人找到了发泄心中积攒已久的压抑的渠道,让他们有勇气直面自己心中的黑暗与罪恶,在得到警示的同时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去享受更好的生活。于是人的原始性和本真与社会性再不是背道而驰,就像荣格所指出的:“这样一来,问题就滞留在美学的水平上了——丑也是美,即使是兽性和邪恶也会在迷惑人的审美光辉中发出诱人的光芒。”[3]“暴力美学”让现代人在经历肆意的自由和享乐后,仍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天使与恶魔中谨慎选择,走好自己的路。

二、悲剧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不仅仅限于戏剧,也不仅仅限于艺术,而是审美对象的一种特定类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悲剧性或悲。

(一)妻子的悲剧。在两场类似的家暴案中,两个女人都在为了自己可悲的传统女性身份而丢掉了性命。李慧兰与神秘女子都习惯维护自己的家庭,为了所谓的家庭和谐,她们宁愿委屈求全,就算是遍体鳞伤。就像李慧兰说的:“十几年都过去了,我不会有事的。”因为孩子这个纽带的存在,她们不得不去习惯丈夫的暴力,在家庭之外也要处处维护,明知丈夫十几年都没有改变。她只知道自己应该做的就是服从丈夫、服从家庭。

江丰的妻子张代晨原本和江丰一样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但是为了生孩子,她推掉了写游记出书的机会,甚至每天半夜醒来自己打针吃药。她说自己被所有人羡慕,但是她怀念当初那个没有结婚、努力认真写游记的自己。在她的思想中,生孩子传宗接代是一个女人必须为家庭做的事情,否则自己就是“不完整的”,然而当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当别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时,在别人眼中幸福无比的自己却痛苦无比。在故事的结尾,她如愿以偿怀孕了,江丰也洗脱了杀人的嫌疑,两人看似幸福的结尾其实暗流涌动:放弃理想所换来的一切,希望在之后的生活中仍然是值得的;江丰回到了她的身边,他们的婚姻仍在继续,但是江丰脑海中存留的依旧是凶手的记忆,被这些记忆改变了性格的江丰她也见识过,因为超过了72小时,这些记忆是无法再被取出的,之后的生活会因为性格转变而发生什么,无人知晓。

人作为一种存在,其环境都是复杂而暧昧的。在人有限的生命里,焦虑、恐惧和绝望会一直陪伴着,直至走向死亡。对有些人来说,会死亡而且随时会死亡,这一归宿正是使其一生变得有意义和充裕的最终原因;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人会死亡而且随时会死亡,这一归宿却使其一生变得空虚毫无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一生的理解和创造却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徘徊,从而在其心灵深处上演了一幕幕悲剧。如果说李慧兰和神秘女子属于第二种人的话,那看似幸福结局的张代晨就是第三种人了。

(二)孩子的悲剧。沈汉强警官小时候看着母亲遭遇家暴,看着满身伤痕的母亲和自己在父亲恐怖的身影下瑟瑟发抖,从而使他的心灵从小扭曲,用安眠药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认为母亲得到了“解脱”。小时候的经历,导致了他在长大以后遇到了和母亲一样可怜的女人李慧兰时,一心想着要去帮她逃离非人的生活,在她一次次拒绝后,他还是选择结束了她的生命。

李慧兰的女儿李小芸也是在家暴的环境中长大,开始也会去反抗,会对女警官杨姗姗说妈妈的伤是爸爸打的,到后来习以为常,面对昏迷的父亲和母亲的尸体也能镇定自若地拒绝邻居的帮忙,数够一百下后冷静报警。在母亲死后,李小芸和平常一样上下学,面对警察的调查,她也可以以未成年的理由轻松应对。可想而知,她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内心充斥的是负面与黑暗。

他们只是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在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支配力时,他们除了服从别无选择,进而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只要命运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历史还不是可以任由掌握,那么,悲剧就仍然会是审美形态的一种。焦虑、恐惧、绝望和死亡就仍然会通过艺术的形式获得体现。而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就是使人可以直视人生与社会的阴暗面,了解到人生与社会的残酷,并接受命运的挑战,随时准备对付在人生的征途上由于冒犯已知的和未知的“禁忌”而引起的“復仇女神”的报复。

悲剧固然使人恐惧,但的确是一种理性的恐惧,在恐惧之中,使人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命运,并变得成熟,使人性变得越发深刻而完整。沈警官在面对自己的悲剧人生时,没有去积极应对,而是选择隐藏自己的过去,选择去消除自己的记忆,选择了逃避,进而一步步犯下了杀人的罪,最终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如果李小芸在经历了这一切的波折之后,能够正视这些黑暗,并以积极的态度、坚强的心态去面对它,她的“悲剧”对她何尝不是一段有价值的经历。

三、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的现象同样存在,许多人仍然在黑暗中深受折磨,他们每天在恐惧中醒来,在泪水中睡去,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也许每天向上天祈祷,祈祷这样的日子快快结束,也许在向命运抗争,用暴力解决了暴力,或是“解脱”了被暴力的人。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在经历过这样的“悲剧”后,看透了恐惧、绝望和死亡,奋起向命运挑战,让自己的脚扎根在阳光下,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苹.后工业社会的媚俗艺术——论“暴力美学”电影盛行的时代原因[J].中华文化论坛,2010(3).

[2]郑思媛.奥康纳小说中的“不正常的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3.

[3]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悲剧暴力
伟大的悲剧
反性别暴力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