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吸引力谈当代中国纪录片

2018-11-26曾宪哲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吸引力合作纪录片

曾宪哲

【摘 要】近年来,中国纪录片行业正在面临变革转型,进一步提高纪录片对观众群体的吸引力是纪录片行业得到发展的大前提,这使得在制作理念、创作水准、创作视角等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纪录片对观众的吸引力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纪录片存在的问题,旨在找到纪录片产业成功升级的方法道路。

【关键词】纪录片;吸引力;转型;合作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76-02

一、当代中国纪录片现状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与电影、电视剧等的核心区别在于其真实性。正是因为“纪实”的特点,纪录片在中国似乎长期都属于小众的审美产物,与适应快节奏生活和日益快餐化审美的电视剧和娱乐性综艺节目相比吸引力不足,故而未能进入大部分民众的观看选择中。此外,我国纪录片的“政治正确性”特点尤为突出,枯燥无味、充满说教的历史和文化主题充斥着纪录片市场也使得纪录片受众狭窄。

2005年10月,一部全面讲述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的纪录片《故宫》播出。《故宫》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结构方式与叙述方式,其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紧接着的十多年间,《舌尖上的中国》《敦煌》《我在故宫修文物》《布衣中国》等一大批优质国产纪录片涌现出来,深受公众的喜爱。今时今日,纪录片已不再被认为是高岭之花、阳春白雪,其受众面越来越广。

二、当代中国纪录片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新闻传播理论认为,只有传播和接受行为二者同时发生,信息的扩散和知晓才能得以实现,新闻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功利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处于主导地位,接受者也不可或缺。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制作者不断探索,试图找到纪录片市场的突破口,但从国产纪录片的受欢迎程度来看,真正让广大中国观众认可其独立艺术性的纪录片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和网络搜索,结合个人观看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导致当代中国纪录片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一)题材陈旧枯燥,远离民众生活

一方面,从纪录片在我国出现至今,国产纪录片的主流题材绕不开意识形态的宣传,就算不是直接的政论讲述,也是为伟人名人抑或英雄模范树碑立传。宣教型纪录片在我国纪录片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宣传教育型纪录片是一种以建构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为目的,以形而下的真实为美学特征的艺术形式,其题材主要包括政治事件、政策方针、民生热点问题,如《收租院》《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这类纪录片题材敏感,文案旧空话套话多,整体风格较严肃,缺乏趣味性和新奇性,易使人觉得枯燥。

另一方面,部分纪录片所讲述的内容深奥,专业性过强,文案晦涩难懂,不是从事相关领域职业的观众难以理解。很多人在观看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一会儿就放弃看下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尤其体现在通史认识、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相关介绍和自然现象科普这三种纪录片上。

(二)原生态机械纪录,忽视可视性

真实性与客观性是纪录片的核心。纪录片的使命在于将事和物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展现现象和传达知识的同时还要引起观众深层次的思考。观察当代国产纪录片的纪录方式可以发现,部分纪录片制作者对如何展现真实性和客观性存在理解偏差,片子结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遵照“再现”和“重演”原则而显得苍白无力。虽然说艺术创作是具有个人性的,不能强求统一的创作标准来打造模板艺术,但纪录片走下神坛的一大关键即是契合市场,具有可视性。纪录片机械纪录使得片子变得拖沓冗长,对人文价值的追求使作品忽视了可视性和叙事技巧,与当下吸睛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相比魅力大减。

(三)后期制作不精,视听感受不佳

纪录片的制作和电影制作基本原理一样,大部分是分镜拍摄,再通过后期剪辑形成完整的片子,再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到达观众。从文件类型上看,纪录片属于视频类,一个视频能否从众多同类甚至异类视频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与其后期剪辑的技术、视觉观感和配音配乐质量无法分割。“题材不够,后期来凑”,后期制作足够精良,即便纪录片题材不那么受欢迎,也能增添几分吸引力。反观当代中国纪录片市场仍存在着剪辑混乱、过渡生硬、画质差和配音随意等减损观看欲望的纪录片成品,这与拍摄方的资金设备支持和人才技术短缺等原因分不开。

三、对增强当代中国纪录片吸引力的建议

(一)深入市场调研并多样性选材

在心理学中,当人们对组织目标或可能得到的东西有相当的兴趣和爱好时,这些东西就会形成对人们的吸引力。具体到纪录片的吸引力法则来说,即契合观众的兴趣和爱好时,就会对观众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从调查数据看,纪录片的内容与类型是观众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来看,42.7%的观众根据纪录片类型决定是否收看,28.2%的观众按照纪录片内容来选择。要了解什么样的纪录片最受观众的欢迎,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哪些类型和题材的纪录片受选择最多。根据网络调查数据可知,以目前覆盖国内纪录片观众范围最广的央视纪录频道为例,观众对政论类纪录片喜好度相对较低,对考古探索类、人文地理类和社会纪实类的节目喜好度相对较高。同时,观众喜欢有文化底蕴、悬疑、新奇风格的纪录片,同时对故事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更为看重。另外,观众对BBC①、NHK②等国外电视台出品纪录片的好评率普遍比国产纪录片更高,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类纪录片这方面。综上,深入国内外纪录片市场进行调研,多样化选择纪录片题材,深入挖掘新视角对提高国产纪录片吸引力起到根本性作用。

(二)坚持客观性的同时重视叙事和拍摄技巧

当代中国纪录片与早期的纪录片相比,人物故事与剧情乃至细节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更令人信服,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录片中,编剧与导演抛弃陈见旧论,坚持实事求是,直言不讳,突破和揭开层层政治、意识形态面纱,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实现了纪录片的核心功能,也因此迎合了观众的求实心理,提高了吸引力。此外,要使纪录片更有魅力还需重视纪录片的叙事和拍摄技巧,打破“再现”怪圈。以历史类纪录片为例,是“再现真实的时空”还是“再造真实的时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故事重演”和“情景再现”被認为是有损真实性的创作方法,而突破这样的怪圈则需要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如纪录片《故宫》的制作中采用了搬演、扮演、模拟演示等多种虚构表现手法,写意与写实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增强了吸引力,使其成为中国纪录片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又如BBC纪录片《地球脉动》中大量的高速摄影、慢镜头、叙事性剪辑和《地心引力》配乐的结合使其观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三)保证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以精化后期制作

纪录片的载体形式使得其后期制作必须更加关注的视听体验。纪录片的创作路线可以用“五化”来概括: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归根结底还是画面质量本身,即画面的选择、承接、切换方式等等。因此拍摄角度和剪辑在制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背景音乐的搭配也是提高纪录片观赏性的重要工具,选择与情绪点相匹配的配乐能最大限度激发观众共鸣。最后,纪录片传播信息的功能绝大部分要靠解说来完成,配音解说亦是重头戏,这要求优质的文案以及配音者较高专业素质。总结可见,在这些软因素的背后,离不开硬因素的支持,也即拍摄设备、后期设备和录音设备,再往深挖,就是雄厚的制作资金的扶持。

(四)国家政策和民间新媒体力量双重推动

纪录片在过去播出频道局限,极少有卫视选择播放。近年来,情况不断改善,卫视布局愈加明朗,直面观众的机会不断增加。一方面,这与国家政策红利有关。“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播映、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植表彰、“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公益展播等国家政策对纪录片的制作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改变了纪录片狭小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视频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多个平台的联合推广让纪录片的传播面更广,贴合了当代碎片化观看的模式。《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典型的成功案例,由这两部纪录片引起的文化再造甚至商品链条与纪录片本身相互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可见,增强国产纪录片的吸引力需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和民间新媒体的力量。

(五)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英国BBC、日本NHK等纪录片拍摄传播机构在国际上拥有较大影响力,在纪录片拍摄制作技术水平高,一直是国内外观众的口碑纪录片制作者。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中英合拍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中以合拍纪录片《中国制造》等中外合拍的展现中华优秀人文的作品大量涌现,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国际合作拍摄纪录片,不只是文化的碰撞,也是国产纪录片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在此期间学习国外先进的拍摄手法、剪辑技术、题材选择等,能够提高国产纪录片吸引力。

四、结语

在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拥抱互联网和新技术的今天,纪录片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变革之中。当代中国纪录片实现成功转型,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需求,需要正面、彻底地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成功典型,探求增强吸引力的正确道路,不断拓宽市场,实现新发展。

注释:

①英国广播公司(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②日本广播协会(NHK,Nippon Hoso Kyokai),成立于1926年,本部位于日本东京。

参考文献

[1]唐淑良.纪录片:真实才能吸引观众[J].新闻世界,2011(10).

[2]王慧.纪录片选题:有内涵才有吸引力[J].记者摇篮,2008(7).

[3]余权,刘敬.什么是宣传性纪录片[J].新闻大学,2012,2(112).

[4]黄耀华.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路径[J].当代电视,总(294).

[5]譚天.从《故宫》看中国纪录片的转机[J].中国电视,2006(5).

[6]张同道.2015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6(5).

猜你喜欢

吸引力合作纪录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跟踪导练(三)4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