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2018-11-26赵佳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农民价值

赵佳

摘要: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不足的情况,存在先发展经济、奠定物质基础再关注思想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并未认识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巨大价值,因此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农民主体上,能满足农民需要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属性,从政治观念、思想观点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对农民产生影响。

关键词: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需要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14-02

价值指的是客体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所满足的关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体来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必要性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片面否定认识,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

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是否有必要,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前提是受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尤其是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之所以会有这些需要,是由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只有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人才能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人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有着这个阶层固有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阶段,农民需要通过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来满足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无论是社会的哪一个阶层,要想实现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就有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1)主体的需要是前提;(2)必须具备满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化的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3)价值主体的需要越强,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体现越充分,价值就越大。[1]由此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大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主体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体现。确切来说是,需要与价值成正比,在需要被满足之后,是否满足了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素质提高之后能否展现出来,转化为成果,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这就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体现。只有当农民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属性满足之后,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并透过其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作出符合社会规定的行为,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得到真正实现。

(一)以农民为主体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人自身才能获得发展,这决定了人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分为多种,其中人的发展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居于最高地位。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发展是其永恒的追求。人通过对自己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希望不断地超越自然属性的束缚,实现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发展,并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因此,人总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农民作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无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还是留守在农村的农民,都渴望在社会的变化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象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发生及变化不同于经济、政治活动,有自身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农民的思想与行为,而这除了跟社会的宏观环境有关,还应考虑到农村具体的环境以及个人成长因素,将需要落实到具体地方,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体现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指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着“精神变物质”和“物质变精神”的双重转化。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转化只能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不以实践为前提的都是空话。[2]但在具体实施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应把握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代表着整体的方向和大局,同时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属性的运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集中体现。

具体说来,实践性反映在农民这个主体上,将“双重转化”体现得更显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精神变物质”实质上强调的是意识对于物质能动的反作用。而落后的、错误的意识将会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将意识作用于实践的过程,则需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要学会区分正确、错误的思想,

明确正确的思想方向是能否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农民是农村经济生产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农村生产发展,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作用于农民这个主体,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作为一种非智能要素,主要包括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它对生产力的影响是间接的,但这种间接的力量却不容忽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探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應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对谁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何种影响。文章仅讨论直接主体对象——农民的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而在所有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具影响力与持久性的,也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它对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并且一旦影响,可能终生都会起作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教育,既包括农村的管理阶层、领导者,也包括普通的农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村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4]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方面。对农民的影响最本质的是体现在意识形态性上。对于农民就是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落后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政治观念正确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我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向农民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一些惠民政策、方针等,让农民感受到党的温暖,使之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感受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口头喊口号,尤其是目前针对于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问题,更显得党对广大农民的足够重视。通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能理解“四个全面”的核心政治理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最终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提高农民的思想观点

在我国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保留的是相对于完整的,并且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互联网开始发展,网络逐渐引进农村,但网络的监管没跟上脚步,网络上的负面舆情会影响到农民处理事情的方式,尤其是暴力、黄色等视频的传播,再加上农民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没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还是会依赖于传统的、非科学、非理性的方法。因此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非常有必要,只有他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思想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

(三)规范农民的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道德素质的影响表现为道德意识的增强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意识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乡、一个村都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规则,并需要大家的共同遵守,要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乡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事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准则等措施,对农民的道德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使农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日常的行为要文明礼貌,参与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罗洪铁,王丽.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25/c1024-23937047.html.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7]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农民价值
耕牛和农民
农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