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鲁艺秧歌剧创作初探

2018-11-26杨茜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讲话

杨茜

【摘 要】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期间不仅为前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干部,也创作了大量的令人振奋的经典艺术作品,其中,秧歌剧作为当时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思想文化生活,而且为新歌剧的产生和其他民族自身的文艺体裁的创新与弘扬奠定基础。

【关键词】《讲话》;延安鲁艺;秧歌剧

中图分类号: I5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24-01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延安“鲁艺”不仅为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鲁艺独特培养目标“为战时革命培养文艺干部”凸显出延安鲁艺不同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也决定了延安鲁艺的红色艺术教育色彩。

延安鲁艺在创立的初期,其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当时的时代影响,年轻有志之士与充满热血的爱国人士将延安作为自身精神实现的地点,并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救国救民,奔赴向延安。但当时的延安自身环境较为恶劣,物质生活更是十分艰难,但这群有志之士利用自身的歌声作为精神食量,不断鼓舞民众克服当前的困难,坚定自身的信念,促使延安鲁艺成为了“革命文艺的摇篮”。

一、秧歌运动产生背景

在1935年10月,长征队伍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初到陕北,看到的是文化贫瘠的陕北黄土地,地理位置偏远,生活资源贫乏,在人民中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可言,甚至在边远一些的地方,几乎没有识字的人,上过中学的人屈指可数。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在当地进行新经济、新文化、新政治以及新理念的推行是较为困难的,基于此想要取得民众思想上的认同,就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终于,从陕北农村中发现了一种土生土长的陕北民间文化“民间秧歌”,相对来说,民间秧歌艺术形式是当时社会秩序与农民生活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当时的秧歌有歌、有舞、有剧,也有歌舞剧三位一体的“小戏”。一般是组合扭、男女对扭、无所拘束,呈现出一种欢庆的、喜剧的红火热闹。表达了民众对世界、对社会、对自然的愿望。

舒湮在《战斗中的陕北》中写到了他来到延安时,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到了当时民众自身对秧歌艺术的渴望与期盼:“那天晚上,延安大街上的店铺都在廊檐下扎彩张灯,在过了酉刻时,索性连门也掩上,在门口列着几排长登,留作观灯的坐席……饭馆灶上封着火,满街全是看灯的人……一时间,花灯、杂耍、丝竹管弦、高跷、舞狮等等,齐向街头涌来。”[1]从这里不难看出,秧歌以其狂热、放纵、躁动的表现形式,成为乡民体验生活的方式,因此,在新文化秩序建立过程中,可以从根本上看出民间文化自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民间秧歌来说,其自身的作用较为明显,并促使其自身成为当时延安新文化秩序的重要基础。[2]

二、秧歌剧的诞生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毛泽东同志在该会议中就延安文艺做出重要的讲话,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该座谈会自身表达出的精神,促使延安随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秧歌剧运动,并成为延安文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座谈会精神的影响下,促使当时延安地区的文艺工作创新发展,并逐渐形成民间艺术创新学习浪潮,例如,“鲁迅艺术学院”为响应该精神,积极投入到民间艺术学习中,逐渐深入到人民群众的艺术中,为人民群众创作。他们组建起秧歌队,和当地群众一起对民间的秧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入包含了戏剧、音乐、舞蹈的小型广场歌舞剧,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新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紧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诞生了,例如,较为著名的有《丰收舞》、《腰鼓舞》、《四季生产舞》、《小放牛》、《夫妻识字》等,并且其中部分艺术作品已经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3]

三、《兄妹开荒》创作成功上演

秧歌剧《兄妹开荒》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讲述了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故事。描写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时期崭新的社会生活,剧中的音乐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基础,直接深刻地表达与反映出当时新社会生活,促使民间秧歌艺术的繁荣发展。在1943年春节,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在春节演出后利用自身整版篇幅进行报道,尤其是对其音乐与剧本,进行详细的描述。同年四月,该报社结合当前的实际发表一篇《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篇章,并在该文章中,对艺术的发展进行肯定描述,如,对《兄妹开荒》新型歌舞短剧进行合理的评价,满足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由此可知,其自身对于秧歌艺术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后来的新歌剧创作奠定基础。[4]

《兄妹开荒》的创作基于毛泽东《讲话》精神,是延安秧歌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创新作品,从酝酿到完成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它的题材直接来自于大生产运动,剧本歌词取之于民众语言,曲调经过多人创作筛选,采用了人民最为喜爱的音乐元素。得到了人民的一致认可和喜爱。

四、秧歌剧创作的历史意义

秧歌剧为当时地区的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例如,如何更好地以文艺武器进行斗争、如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并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新艺术的创新,为后期的新歌剧创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其他各種文艺形式体裁的民族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舒湮.战斗中的陕北[M].《国民丛书》第五编,第79册,上海书店,根据文缘出版社,1939.

[2]杨立川,郑萍等.延安红色新闻传播文化图景[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3]林戈尔.中国歌剧概貌简述[J].音乐探索,2016(3).

猜你喜欢

讲话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注水”讲话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
Priceless Gifts You Can Give Track 2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
国旗下的讲话
学讲话 抓落实 快发展
男朋友
尼总理辞职讲话谴责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