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县韩庄“老秧歌”剧团调查

2018-11-26魏子贺杨睿奕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雄县秧歌剧团

魏子贺 杨睿奕

韩庄村隶属雄县张岗乡,位于雄县县城东北方向,距离县城18公里。西临大广高速,北距荣乌高速8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子现住居民4000余人,是冀中平原上物阜民丰的一个大村庄,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村子。韩庄村现有老秧歌剧团、秧歌会、音乐会、吵子会等村民自发的文艺组织,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一、历史叙事

韩庄村老秧歌,当地人又称之为“同乐会”、“韩庄老调”、“韓庄秧歌调”。韩庄村老秧歌成型于清末,当时借鉴了白洋淀传唱的俗曲曲调,融合韩庄方言俚语形成了韩庄秧歌调。据《雄县志》记载:

“光绪二十七(1901年)板家窝、韩庄、南大阳等村引进‘秧歌、‘哈哈腔、‘老调、‘丝弦等剧种,逢年过节义务演出”。

与其他民间秧歌剧剧种相同,韩庄老秧歌也是由秧歌歌舞小场表演发展而来,又逐渐从秧歌表演中脱离出来,形成了被称之为“老秧歌”的戏曲雏形。

20世纪30年代是韩庄老秧歌迅猛发展的时期。韩庄村王氏家族的王哲红(艺名“撒旗红”)曾在天津的剧团唱河北梆子和秧歌调,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有着丰富的戏曲演出经验,但因为伤病不得不返乡养伤。回乡以后,开始收徒弟授戏,培养戏曲人才,弟子田树桐(艺名“二达子”),学成后到天津演出,引起轰动。20世纪30-40年代之间,在王哲红带领下,韩庄老秧歌剧团不断壮大,分成了四个班,逢年过节到十里八乡演出,韩庄老秧歌剧团名震四方。

20世纪50年代初,韩庄老秧歌进入鼎盛时期。进入文革时期,禁止演出传统戏,老秧歌剧团改为唱样板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致使老秧歌剧团丢弃了诸多传统剧目和演出道具,文革结束以后再也无法恢复那些经典曲目,老秧歌的传承出现断层。

进入80年代,在团长王海生、杨铁三等人的组织下,剧团开始恢复唱古装戏,韩庄老秧歌重获新生,剧团演员达到四十余人。90年代开始,老秧歌剧团开始走下坡路,外来新潮文化对老秧歌产生很大冲击。老一辈演员离世,新一代演员无法接续上,老秧歌演出的影响也大不如从前。

尽管老秧歌受到些许冷落,但没有就此止步。2016年韩庄老秧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河北大学齐易教授带领台湾成功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的一众学者对韩庄老秧歌进行考察,老秧歌独具特色的表演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考察活动促使韩庄老秧歌剧团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8年1月,韩庄老秧歌进入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作为非遗保护单位,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会给老秧歌剧团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演出现状

韩庄秧歌戏是秧歌小场表演向板腔体戏曲过渡的中间形态,演出剧目较为丰富。既有从成熟大戏中简介出来的戏段,又有小型的民间小戏样态。韩庄老秧歌剧团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均有出色演员。现在遗存的能够演出的剧目有:《天飞闸》《反云南》《访白桃》《二进宫》《指路》《刘云打母》等。

曾经老秧歌剧团每逢节庆就举办演出娱乐民众,而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剧团的演员们平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只有年节才有所空闲相聚。于是老秧歌的演出就只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几天开办了。正月十五也是韩庄村的庙会,周围村落的人都到韩村的菩提寺上香祈福,同时村里的音乐会、秧歌会、吵子会都有演出,十分热闹。

韩庄老秧歌的演出是非营利性的,演出经费一般由村委会资助,或者由一些戏迷捐款。在经济浪潮的席卷中,老秧歌依旧能以传统生存方式运作下去。

三、音乐特点

(一)唱腔特点。韩庄老秧歌剧目的唱腔属于曲牌体向板腔体过度而中间状态,有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具有上下句反复的特点,基本板式有散板、慢板、二六、暗板、大头板等;有的唱腔属于民歌形态的曲牌体。

(二)伴奏乐器。乐队伴奏乐器比较丰富,文场乐器主弦为板胡,其他还有二胡、笛子、三弦;武场乐器有板鼓、锣、钹、手锣等。

四、剧团概况

(一)韩庄老秧歌剧团传承谱系图。韩庄老秧歌至今历经了五代传承,详细内容如下图:

(二)韩庄老秧歌剧团人员构成。韩庄老秧歌剧团现共有演职人员43人,构成如下:其中演员23人(39-55岁7人,56岁以上16人),文武场乐队共10人,衣箱管理5人,舞台布置5人,剧本整理1人。

(三)韩庄老秧歌剧团核心人员。张法伯,1950年生人,现任韩庄老秧歌剧团团长。精通各类文武场乐器,擅长扮演丑角,如《锁阳关》中的姜须,《夺印》中的陈瘸子等。他1979年进入雄县河北梆子剧团,1982年任雄县河北梆子剧团业务团长,1986年回乡,重组韩庄老秧歌剧团,任老秧歌剧团团长至今。在韩庄老秧歌剧团近三十年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邱章军,1958年生人,现任韩庄老秧歌剧团导演,16岁入会参演样板戏《杜鹃山》,文革后开始恢复古装戏,擅长演丑角和花脸。2012年开始担任导演,负责剧目的编排工作。

田武生,1955年生人,现任老秧歌剧团剧务一职。田武生是退休教师,文化水平较高。2014年入会后,负责剧团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2012年申报县级非遗项目、2016年申报市级非遗项目,都是田武生忙前跑后,费了很大心血。同时田武生也是韩庄音乐会中的乐师,在韩庄这两个民间文艺组织中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五、文化价值

韩庄老秧歌虽为民间小戏剧种,但在戏曲发展史上却具有独特的价值。从唱腔上看,老秧歌的唱腔是曲牌体向板腔体过度的中间状态;从演出剧目上看,既有借鉴而来的成熟大戏,又有极具民间特色的乡间小戏;从戏曲发展角度看,老秧歌是秧歌小场表演向成熟戏曲发展的中间形态。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政府和专家学者齐力发掘和保护雄安新区境内的文化遗存,提出了“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的理念。韩庄村的老秧歌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剧种更应该得到大力支持与保护。河北大学齐易教授说:“从戏曲艺术的角度说,在我们所考察的雄县境内的文化品类中,具备‘文化地标性质的戏曲品类不是河北梆子、京剧和评剧等大剧种,而是像韩庄的老秧歌这种在自己土地上生发出来的、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小剧种。它虽然其貌不扬保持着乡土特色,却是雄县及附近地域所独有,因其独到的特色而当之无愧地成为地方文化的优秀代表。”

六、保护传承策略探讨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在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了工作力度,韩庄老秧歌的发展受到鼓舞。2018年韩庄老秧歌剧团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也即将获得审批,将会迎来利好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些来自于外界的诸多有利因素,将为老秧歌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但就剧团本身看,剧团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四十岁以下的成员仅有一人,其余均为中老年成员。剧团的壮大需要中青年的加入,老秧歌的传承也需要年青一代的接续。从这一点看,距离韩庄不远的米黄庄村的音乐会,就率先迈出了传承工作的重要一步,在村中的小学开设古乐兴趣班,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音乐会的传承挖掘出好苗子。抛却传统师徒关系的创新传承方式,可以借鉴到老秧歌身上。

从发展的角度看,韩庄音乐会需要找准定位。作为本土特色的民间小戏,在受到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后,不要把重点放在壮大队伍、完备硬件设施上,也不要一味开拓新剧目。而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护现有小戏剧目,并且进一步挖掘那些曾经出现过,现在却被失落的剧目上。留住老秧歌的本来特色,才能呈现出老秧歌的历史文化意义,真正做到维护当地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雄县地方志办公室.雄县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438.

[2]齐易.东王村“云车会”小戏研究[J].戏曲艺术,2017,38(3):77-83.

猜你喜欢

雄县秧歌剧团
雄县人大常委会“一家一站”建设见成效
雄县人大常委会 小“积分” 大格局积极推动代表履职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雄县第三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