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意象派的催化作用

2018-11-26房地王蕾寇琳婕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房地 王蕾 寇琳婕

摘要:意象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中功不可没,甚至成为从古至今的一种普遍的艺术追求。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古典诗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其诞生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对西方文学意象派产生了深远而又厚重的影响,值得后人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西方意象派 催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I0-03 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83-02

意象派属于英美诗歌的一个流派,虽然这一流派活动时间不长,但它上承象征主义,下启现代主义,至今都在英美诗歌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意象派产生与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和思考,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与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发现中国诗歌的写作技巧,也有利于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回望西方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感受那个动荡的年代,西方又是如何采东方之韵,开辟属于他们自己诗歌运动的新道路。

一、意象派的诞生

意象派诗歌作为西方世界象征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初就获得了一些英美诗人的关注。各类文学运动的开展也为意象派的发展、壮大贡献了力量。毫无疑问,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发展也有迹可循,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完成了其内在的蜕变。不论是在诗歌意象的自身发展还是在对西方意象派诗人启迪上,中国古典诗歌之于意象派的诞生是有着巨大影响的。19世纪末,西方文学曾经的顶峰——浪漫主义逐渐蜕变为矫揉造作,只为堆砌华丽辞藻的空洞文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逐渐式微。20世纪初,诗风大变,或是矫揉造作或是无病呻吟,伤感主义的出现更使诗歌文学日渐退化成用词华丽却毫无意义的词语的堆砌。矫揉造作的用词使诗歌这一本身广受喜爱的文学形式广受诟病。这种状况令英美诗人感到不满却又无能为力,他们极度渴望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能够摆脱当前诗歌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并且能够直观地表达心中所想却又不失诗歌的独特魅力。

客观存在的因素使英美诗人们不得不将眼光转向神奇的东方,寻找另一种可能。意象派的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但不失准确、含蓄却又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与此同时还要将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而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精练、简约著称,文字清新优雅,意义含蓄又不失深刻,正好符合当时诗人的期望,于是他们竞相学习和模仿。在这其中以托马斯·休姆与埃兹拉·庞德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举起了意象派的大旗,共同奏响了欧美新诗运动的新乐章。至此,中国古典诗歌对于意象的运用被逐渐融入西方诗歌的创作之中,并为西方诗人所学习、吸收和借鉴。

二、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的影响

1.理论主张

在大量的学习借鉴之中,西方意象派诗人在意象诗的创作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一方面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靠近,另一方面又在现实世界里与落后的诗歌创作者做着不懈的斗争。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庞德曾经说过:“正是由于中国诗人满足于把事物直呈出来,而不加以说教和评价,人们才不辞辛苦地翻译它。”中国诗人以简约的语言和明朗的诗风征服了一大批西方的诗歌创作者,并吸引他们不断以此为例,创新发展了西方意象派的诗歌创作。

意象派诗人主张诗歌创作是要将意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而拒绝一切形式的情感的直接抒发。这一点在其代表诗人庞德的代表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地铁车站/人群中的脸庞幽灵般隐现/湿漉漉/黑色树枝的花瓣。诗中意象的叠加,将几个精练的意象,如:人群,脸庞,花瓣,树枝与地铁站联系起来,直观地将这一切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并无任何的诗人情感的表达却又在意象中让读者感受到了黑暗与光明这一主题。在这一点上,休姆的诗歌也能窥见意象的神奇之处。“静静的码头之上/半夜时分/月亮在高高的桅杆和绳索间缠住了身/挂在那儿/它望上去不可企及/其实只是的球/孩子玩过后忘在那里。”诗人只是将其所见描写了出来,但又让人感受到了寂静的码头之上,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意象派的这一特色,无疑是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简约却又意蕴深刻的创作风格的影响,譬如诗歌“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等,短短的诗句之中,蕴含的是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2.创作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创作方法,在西方诗歌的创作中也被熟练运用。意象派诗人吸收了个中精髓,以意象的层递,意象叠加等方法为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层递的创作方法为西方意象派诗人竞相模范,学习与借鉴。何为“意象”?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组合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明显的例子,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远处的山峦到明朗的天空、从天空到苍茫的辽阔草原,再到近处的牛羊,诗歌语言凝练但意象又十分鲜明,层次清晰,给人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即使处在钢筋丛林之中,我们也能体会诗人所处的浩瀚的草原之美。在庞德的诗作《致敬》中,意象也不难发现。“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派/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我见过他们微笑时露出满口牙/听过他们不文雅的大笑/可我就是比你们有福/他们就是比我有福/岂不见鱼在湖里游/压根儿没有衣服。”诗歌用词简单,十分容易理解。诗中的鱼儿是最自由的,在水中无拘无束,诗人甚至用“压根儿没有穿衣服,来幽默地表现鱼儿的自由;捕鱼的渔民也是自由的,他们席地而坐,与邋遢的家人一起,不文雅地大笑;看着自由生活的渔民的我也是自由的,然而我却能看穿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极不自然的一派”。诗人在意象的展现中并没有忘记本意。他借助清晰又具有层次的意象的叠加,透露出自己对那些矫揉造作的当代诗人行为的不齿,并呼吁诗歌的创作应该遵从自身的内心而抛弃那些成规定律。意象展现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呼声,这也正是当时意象派诗人的心声。

其次,意象的叠加也是意象派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影响下的又一例证。意象叠加与意象层递又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意象与意象之间构成修饰、限定、比喻等关系。以庞德的诗作《少女》为例:“树进入了我的双手/树液升上我的双臂/树生长在我的胸中往下长/树枝从我身上长出/宛如臂膀//你是树/你是 青苔/你是紫罗兰/你是个孩子/而在世界看来这全是蠢话。”诗歌首先用树这一意象引出了“我”這一主人公、青苔、紫罗兰等意象修饰。诗中的树代表的是诗人心中对美好爱情与爱人的向往与幻想。诗中的树在青苔、紫罗兰的修饰下更加显得活力无比。在树的衬托下,“我”对爱情的向往变得更加美好。庞德诗歌意象的叠加不仅仅使人有可观的画面,更有可感的思想。无论是对生命的无限热爱,还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在意象的叠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庞德将中国诗歌誉为文学宝库,他认为在今后的一个世纪中,诗歌创作的动力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希腊人那里寻找推动力一样。庞德曾说:“如果想要了解什么是意象,那就去读中国的诗”。由此可见,西方意象派诗人为发展诗歌创作不断学习借鉴中国古典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是诗歌文化的发扬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吴艳华.解读庞德:意象派和东方诗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6(8):23,4.

[2]蒋洪新.庞德研究文集[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4.

[3]彼得·琼斯.意象派诗选[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