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2018-11-26马小燕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材施教

马小燕

摘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因其“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无疑是众多高校在全国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中实施最多的新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被提出,而全国各高校旨在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

关键词:分级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跨文化交际课程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12-02

在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练习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而这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没什么两样,以至于部分入校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觉得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特色且缺乏吸引力。这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部分学生因深感所学知识无法在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提供太大的帮助而产生厌学情绪。

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出台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英语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本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为大部分高校所推崇,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开发。

2017年,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此大形势下,首届“外教社杯”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应运而生。该大赛旨在践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通过创建赛事平台提高高校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推动英语教学实践环节的发展与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培养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同时通过大赛营造跨文化学习氛围,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的需求。

面对不断严峻的新形势,高校需要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探索能真正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愿意学且能够学到真正的跨文化知识。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围绕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等考试的应试教育课程。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基本为两年制,也有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一年制,课时量被压缩。很明显,这样的课程安排无法兼顾应试与英语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和练习为主。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凭个人理解和个人知识水平,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相关文化知识,没有太多深入的讲解。此外,大学英语的考核仍然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向导,没有任何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题型,更多的是基于语言知识的考核。

综合看来,尽管国内大部分高校已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但是绝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没有成体系的跨文化教育,也没有考核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这无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背道而驰,也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阶段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国内部分高校目前已在实施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基本操作如下:在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由负责新生教学的教研室出题,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入学分级暨摸底测试,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将他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或A级、B级和C级三个级别,在前3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完全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在第3学期末,所有学生参加了当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后,根据学生通过情况,第4学期开学选课时,没有通过的学生只能继续进行通用英语的学习,通过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门用途英语,其中就有部分老师开设的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技巧、英美文化基础、中国文化英语、英语电影赏析等课程。

也有部分高校直接根据高考分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班学生为高考英语100分以上,B级班学生为高考英语分数90~99,而高考英语90分以下学生被编入C级班。A级班选修大学英语I,第一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第2学期开始选修大学英语ESP课程,没通过的编入B级班继续选修大学英语II;B级班选修大学英语课程2个学期,第2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第3学期开始选修大学英语ESP课程,没通过的编入C级班继续选修大学英语III;C级班选修大学英语课程3个学期,第3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第4学期开始选修大学英语ESP课程,没通过的第4学期选修大学英语IV。与此同时,在现有的大学英语ESP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英语演讲课程。每一级学生从第2学期开始,开设1~2个班的大学英语演讲课程,为英语基础好、表达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学生提供英语演讲与写作的平台,在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英语水平。

显然,以上两种目前国内高校现有的常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后者更能真正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也能给没有达到相应英语水平的学生以动力,并为高校腾出更多的英语师资资源。一方面,不同级别班级的学生能在各自班级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备战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因为固定一部分人负责一般用途英語课程(EGP课程)的授课,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负责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课程)的授课,所以,教师们能更好地实现“术业有专攻”,更充分地备课,以更佳的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最终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四、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

笔者对国内某已实施大学英语3+1分级教学模式的高校几百名已结束文化类ESP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收回的311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127名同学认为大学第一年就应该开设大学英语文化类相关课程,并且,参与调查的学生有超过半数的人对英国文化、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欧洲其他各国文化、亚洲各国文化、中西文化对比方面的文化学习感兴趣,同时也有超过50%的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名胜古迹、各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同的大学生活、世界各地节日、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艺术文化和禁忌文化等跨文化相关主题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学习文化相关的内容还是呼声很高的,这就要求高校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能研究出更加合理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体系,以满足学生们对于文化汲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与之相应的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首先,在学生还未选修文化类相关课程的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学,在运用中学”是任务型教学法最明显的特点。在完成基本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布置不同的文化任务,有效调动学生的文化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关文化知识。其次,在学生已选修文化类相关课程的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分析教学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巧妙地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相关文化差异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英语与母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并适当地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拓展,挖掘文化差异表层现象下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差别,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次,在学生已选修文化类相关课程的阶段,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也可運用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去研究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英语的影视作品是其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来丰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手段。

五、结语

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实施分级教学是大势所趋,各高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校情,探索适合本校的具体大学英语分级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形成合理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体系,并在该体系中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英语人才,而高校教师也能在授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3]黄苗苗.以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模式初探——以温州大学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6(2):13-14.

[4]孙小孟.需求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0-144.

[5]彭熠,赵惠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3):83-91.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