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武术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2018-11-26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6期
关键词:年级组太极拳武术

盛 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25)

武术课由于基本功训练枯燥、套路动作多,且往返路线复杂,缺少攻防含义的讲解、丰富的内容,使得强度较大,加上平时学习或训练较少有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等原因,与学校“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跆拳道、健美操等项目相比,学生对武术课虽是喜欢,但很少选择去上。出现这种境况,作为武术专项出身的一线武术教师,在感到危机感的同时,更有一定的责任感,应想方设法提高武术在校园体育中的影响力和地位。笔者结合在一线的工作经验,对校园武术的开展进行探讨,旨在对武术教学提供参考。

1 以体育课堂为中心,全面覆盖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走进学校体育课堂,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宣传、培训、教学等推广和实施工作,都很好地促进了武术项目在学校深入、持久性开展,充分发挥和认识到武术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的积极独特作用。

有了这些政策文件的支撑,学校在设置学校体育课中武术课时,就要充分考虑武术教学内容的比重,凸显武术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端正学习武术的态度,然后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如对于初学武术的学生来说,武术的内容可以涉及武术基本功、武术操、武术组合动作、武术短小套路、攻防对练、太极拳组合动作、格斗等,先让学生由易到难,慢慢感兴趣之后,再逐渐深入学习有难度的动作。又如,在学习武术套路时,先以五步拳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感觉简短易学,容易上手,待掌握熟练之后,让学生改编五步拳动作,创设单个对动作的攻防用意,进行情境演练。如正反练习、往返练习等形式,在提高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如,武术基本功是武术课最枯燥的内容,教师可以把基本功动作融入到每节武术课中,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传授,并且在练习的同时,可以改变练习方式,避免只练习基本功内容,出现枯燥、单调、疲劳和抱怨。可以尝试如下练习,如练习柔韧性,常规练习方式是身体准备活动做好后,开始压腿,踢腿、耗腿,学生一遇到这样的情景就会叫苦连天。教师这时可以组织引导学生,由单练变相互合作练。让学生先是2人一组压肩,然后3人一组、4人、5人,逐渐增加人数,最后再集体肩搭肩踢腿、集体俯身下压耗腿等,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活跃气氛,练习的积极性高涨,练习效果更佳。

2 以武术社团(俱乐部)为阵地,培养武术特长生

武术社团或者俱乐部相对于体育课堂来说显得更专业一些,因为武术课堂面对的是大众学生,既然是大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及方法就要照顾全体,这样教授技术动作就会有一定的限制。而武术社团或者俱乐部汇集的是有一技之长的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就要以一种专业训练的态度来对待,因为他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提高自我技术技能的或者是学习新的武术技术技能的。具体做法如下:(1)说明入社的目的和意义。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在专门教师指导下而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组织。该组织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技术水平提升搭建平台。在传播武术文化知识,礼仪规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上具有深刻意义,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推广武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之目的。(2)明确社团或俱乐部活动的宗旨与要求。社团或俱乐部的宗旨是在平等、自愿、友爱、互助、进步的氛围中,让每一位武术爱好者都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礼仪谦让的精神风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步。入社要求是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集体荣誉感,能自觉树立、保护本俱乐部的良好形象;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富有爱心,维护正义、公平、公道,尊师重教,谦和守礼;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3)有丰富多彩的武术训练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更加专业。授课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拳术类(五步拳、青年拳、长拳、少林拳、八极拳、自编拳等);器械类(刀、剑、短棍、双节棍等);攻防格斗类(擒拿、防身术等);太极拳类(8式太极拳、16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等)。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体育课堂形式,以相对较为专业的组织形式和训练手段进行传授武术知识和技术技能。

3 以武术文化节为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内容

武术项目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哲理和观赏价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运动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防身御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净化品质等作用,还对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武术文化节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增进习武爱好者之间的友谊,对提升当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每学年定期开展校园武术文化交流节,举办形式可以不像官方那样正规,但要规范,能起到大力宣传、推广武术运动在校园开展的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内容可以是技能展示,可以是武术征文、摄影、还可以是武术诗画,可以是组织观看武侠影视、武术比赛回放等多种形式。只要是活动内容与武术主题相符合,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扩大武术的宣传和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人,参与其中,体验武术独特的魅力。

评比形式,可以让观众现场投票,然后再结合武术专业教师的评判,对动作、作品进行评奖。原则上只要参与就有奖励,重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武术练习,增加校园武术的影响力。

4 以校园武术小型比赛为抓手,活跃武术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氛围

定期开展武术比赛,让有武术一技之长的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内容因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同,可以设立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四、五年级)。一年级组的比赛项目为武术基本功(如手形变换、步形变换、手法、腿法等),组合动作(提膝穿掌、乌龙盘打等),短小套路(五步拳、少年拳),八式太极拳;二年级组的比赛项目为健身拳、青年拳、组合刀术、组合剑术、十六式太极拳;三年级组比赛项目为:健身南拳、新编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棍术;高年级组的比赛项目为少林拳、散打防身术、枪术,自选动作。比赛基本上是课堂上传授的内容,部分内容为学生自学内容,这样不拘一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当中,逐步让武术在校园体育活动中树立一面旗帜。

5 以武术文化大讲堂为亮点,提升学生的文化思想内涵

武术的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武术的道德礼仪历来为习武者所推崇,武术的精神体现可谓是民族精神的浓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武术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来源于武侠文学作品,影视武打动作以及武侠评书传讲上。虽然这也是宣传武术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是容易让学生对真实武术产生误解。另外,中华武术门派林立,拳种众多,表现形式风格各异,学生未接触到这么多,要想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就要开展武术知识讲座,对武术礼仪、武术道德、武术精神、武术的历史渊源、武术名家先贤的习武修身经历等,给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武术,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更加深刻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6 结 语

武术历经千年的积淀,文化底蕴深厚,武德内涵丰富,值得武术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把武术的魅力呈现出来,让学生改变对武术“花拳绣腿”的看法。学生喜欢观看武术表演,但不喜欢练习武术,不是学生不愿意选择上武术课,而是对武术的认识程度不足,所以作为武术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让武术运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席之地,逐渐改变武术在校园体育中的地位,提升武术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武术学习当中,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年级组太极拳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踢毽子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