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城区少年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2018-11-26胡明
胡 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关系到将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力后备力量。中国有超过 1 300 万儿童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还存在着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少年儿童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缺乏和运动量的不达标,导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应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把社区体育活动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延伸部分来研究,研究表明,大多数少年儿童热爱体育运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主基地,为此本文提出改善和提高遂宁市社区体育服务能力的途径。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
以遂宁市主城区义务阶段的少年儿童参见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以“少年儿童” “社区体育”为主要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少年儿童(本文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即6~13岁少年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由监护人完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社区体育定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则是满足社区成员公共体育需求,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性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总和,也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在金钦昌主编的《学校体育学》中,是指体育课以外的,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参加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社区体育组织的直接目标。 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部分,既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又能有效的锻炼身体、发展个性、拓展交际空间。
2.2 遂宁市少年儿童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现状
2.2.1 由于学习任务较重,加之校外各种辅导班的冲突,文化学习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因此少年儿童自主支配时间有限,坚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人数较少。
2.2.2 社区体育活动多集中在晚上放学,加之成人人群,导致各类人群拥挤,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加上少年儿童运动方式、方法不正确,经常引发一些运动伤害事故。
2.2.3 由于社区体育人群因素影响,加上社区体育设施设置不适合少年儿童个性化体育需求,导致少年儿童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率较低。
2.2.4 参与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虽然涉及的项目较多包括游泳、轮滑、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但同一时间段内基本只参与一项体育活动,运动量不达标。
2.2.5 少年儿童在校内体育活动比较丰富多样,放学较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形成明显反差,这种现象对少年儿童养成日常体育习惯有深刻的影响。
2.2.6 遂宁市部分社区体育发展时间短、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的体育设施数量短缺,体育设施种类不完备,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生理需求。
2.2.7 目前遂宁市社区体育缺乏指导与人才服务体系团队,大部分社区根本就没有聘请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在课余时间帮助少年儿童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意识。
2.2.8 通过调查家长的职业、体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体育锻炼定位对儿童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3 建 议
3.1 少年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是持续性的过程,体育活动应该是持续而非阶段性的,家长应该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3.2 应特别注意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必要时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给予机体不同的运动刺激和干预,对其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3 鉴于目前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和开展的困难,建议在体育场所(地)、体育器材较为丰富的居住区,建立少儿健身锻炼指导基地,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有效的运动指导和帮助。
3.4 鉴于少儿身体的特殊性和年龄的阶段性,应注意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和讲解,给予体育活动安全措施上的防护。
3.5 在政府的支持下,社区居委会应拓宽各种经费筹集渠道,建造和购买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3.6 目前是以老年为重点服务对象,老年群体的活动开展比较多,儿童少年也应该作为发展的主要对象,适当地增加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项目。3.7 少年儿童参加社区和课外体育活动,首先要转变家长的体育观念,把少年儿童体育放在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享受体育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