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2018-11-26卢晓鹏
卢晓鹏
(扬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
1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可行性研究分析
1.1 “少儿田径”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田径教学以成人化、竞技化和枯燥化影响着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而《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是选项教学,除了《课程标准》规定田径为1个学分的必学项目外,没有学生再进行选学,因为学生根本对其不感兴趣。而“少儿田径”引入高中课堂,其项目的设置符合少儿生心发展规律,具有趣味性、安全性、新颖性、教育性等特点,学生在运动中可以获得快乐、释放身心,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少儿田径”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基础作用
学生的体质连续下滑30年,国家领导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有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2016〕27号)文件,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强调要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中的走、跑、跳、投是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各种运动水平、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成人化的竞技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少儿田径”主要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了一套少儿田径项目和方法,“少儿田径”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其兴趣,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跑、跳、投的基本运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1.3 “少儿田径”传承了田径运动文化
“少儿田径”是国际田联针对少儿推向全球的一项运动计划,是田径运动的拓展与延伸,是一种新型的田径运动形式。“少儿田径”不是注重竞技,而是注重新颖、趣味,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得到锻炼,得到快乐,得到体育品德的培养,从而使田径文化得到传承。
2 如何理解“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教学
扬州市第一中学由于场地小、器材少,在高中阶段无法实施真正选项教学,是以球类(男生篮球和乒乓球、女生排球和羽毛球)、体操(技巧、操类)、田径以及体能素质课课练来实施高中教学的,而田径几乎是分布在高中的每个学期里,学校的场地、器材基本都与田径比赛相关,学生并不感兴趣,都是被动接受,而“少儿田径”“中学系列”器材是软式趣味器材,已经在我国多地试点学校使用,通过教学实验和教学展示活动,收到了效果。目前“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还不多,使用“少儿田径”“中学系列”器材进行田径课教学,将其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融合,制定实施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力求通过实践研究,激发学生对“少儿田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体育课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传承田径文化的目的。
3 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明白“少儿田径”项目、特点及健身价值,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传承田径文化目的。
4 研究的设计
本研究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研读“少儿田径”的内涵、目的、意义、以及体育教学与“少儿田径”的关系等,加深对“少儿田径”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资料收集,归纳梳理等手段,调查分析“少儿田径”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等,通过认真的理论学习、广泛的交流研讨、培训等教研活动,作为可行性研究的坚实理论基础,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原始数据、资料分析等手段,调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状况,拟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课堂教学、校园宣传橱窗、专家讲座、案例、课件等进行探索研究,探究“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性,教学中制定合理教学计划、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努力积累有关的资源素材和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少儿田径”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质量、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传承田径文化目的。
5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遵循教学原则,循着整体与个案相结合,进行比较、总结、反思、归纳、再总结,充分利用“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和热爱体育锻炼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传承田径文化目的。
5.1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将“少儿田径”安排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与其他教材一样合理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关注“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教学情况,通过定期收集数据、分析、总结,对照原始数据和《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析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达到田径文化的传承。
5.2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有效教学途径
《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要实施选项教学,其中要求田径运动至少必修1学分。结合扬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情况,按照“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实施方案,制订“少儿田径”教学计划,以2.5个学分有效地安排在高中阶段的每个学期中,使其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融合,注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运动负荷,多开展教学比赛,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和爱好,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传承田径文化的目的。
5.3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少儿田径”分为走、跑、跳、投,项目很多,具有新颖、趣味、易操作、安全等特点,结合教学计划,在每节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白课的内容练习的健身价值、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规则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可以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合作练习,自主练习,采用游戏、竞赛、PK、评比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定期安排班级、年级个人或集体对抗赛、送赛到校等,并给与及时的奖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少儿田径”当中,达到提高兴趣、拉近与田径运动的距离,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释放压力,身心得到调节,运动能力和体能素质得到了提高。
5.4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评价的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属于教师的单一的量性评价,是结果性评价,评价应该考虑差异性。课程标准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特别注重过程的评价,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少儿田径”教学评价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评价外,还注重学生参与“少儿田径”行为、品德表现等的评价,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学生是非常在意的,因此,教师会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方法上考虑。综合评价的方法有:过程评价、终结评价、诊断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这些评价不能局限在单独使用,应该合理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体育品德,学生也会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改进学习行为,最终,达到多元评价的效果。
6 “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6.1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少儿田径”是田径运动的新兴项目,教师首先研修、熟悉“少儿田径”,在教学中应从“新”看“少儿田径”,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外因素,用教材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驾驭好课堂,起表率作用,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少儿田径”,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规则意识。
6.2 合理安排场地和器材
“少儿田径”有其特定的器材,要根据上课的班级数和所教的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的布置场地器材,避免班级之间相互影响,影响教学效果。
6.3 教育学生爱惜“少儿田径”器材
“少儿田径”体现安全性特点,很多器材的材质都是塑料或泡沫制成的,器材轻,易拿、易放,学生运动有安全感。但也容易因使用不当或学生随意拿起玩耍而损坏器材,因此,要教育学生“少儿田径”器材是用来锻炼身体的,而不是玩耍的,要规范使用、爱惜“少儿田径”器材,这样才能保证“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顺利教学。
6.4 建立学生参与“少儿田径”学习的成长袋
在大数据背景下,是以数据说话,因此,建立学生参与“少儿田径”学习的成长袋显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成长袋检验“少儿田径”的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也便于教师根据成长袋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改进教学,保证学生对“少儿田径”感兴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少儿田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研究是可行的,它是田径运动的延伸与扩展,是有效解决高中学生对田径运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通过实践研究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传承田径运动文化,最终,学生才能形成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有“责任、坚守和付出”的态度,在探索中解放思想,踏实工作,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真正为《课程标准》的实施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