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小学武术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8-11-26季昌士
季昌士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浙江 温州 325300)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5年3月正式出台并实施,《纲要》中明确把武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学的内容。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小学是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同时,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小学课程中开设武术课,提高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对于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的成才与全方位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纲要》指导下对小学武术教学的研究,从而为小学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问题的提出
1.1 当前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在部分小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行的武术教学在小学校园中开展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1 对武术教学的忽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位,迫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上,而忽视了武术教学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作用,有些学校的武术教学甚至是空白的。受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没有对武术充分的重视起来,导致在小学武术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1.2 缺乏教师与教学设备 由于大部分学校刚刚开展武术教学,将武术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时间较晚,在配套设施方面没有及时跟上,经费投入不足,原有的教学设施则相对单一和落后,练习场地狭小。另外,过去大部分人将武术当做业余爱好,从事武术教学的人才相对匮乏,导致了课程设置与教师配备上的“断层”。因而,专业武术教师的匮乏和教学设备的落后是导致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不高和开展武术教学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1.1.3 教学内容单一 现阶段小学武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简单的基本动作和辅助练习,忽视了情景模式的构建,内容上枯燥乏味,缺乏丰富性和创新性,使得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精神倦怠,降低了小学武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1.4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武术动作丰富、样式变化多样,但是当前小学武术教学大多是沿袭着武术教师示范,学生进行传统简单的模仿练习,这一教学模式受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学习效果欠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形象的演示,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学生在温习时往往会忽视动作的内涵和要领,细节难免会记错或遗忘,回忆效果容易打折扣。
1.1.5 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增多,国外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瑜伽、跆拳道等日渐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与追捧。国外体育项目发展相对成熟,专业化较强,专业教练员较多且教学设备先进,如跆拳道学习体系中设有段位制,能够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此项目的积极性。而武术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削弱了小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
1.2 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的深远意义
1.2.1 利于武术的传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武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同时在世界百花园中绚烂绽放和争奇斗艳。武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勃勃升起的太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传承者。邓小平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武术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从小开始重视。通过小学武术的课堂教学,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热情,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小学生深刻感悟到武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使武术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进而引导他们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1.2.2 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相对来说比较柔软,而武术动作快慢兼有,刚柔并济,能够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得四肢、感官和神经系统充分参与,身体的柔韧性、速度及力量都会全面提升。另外,武术强调气息均衡,对改善小学生机能、提高忍耐性、增强体魄十分有帮助。
1.2.3 利于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讲究内外兼修,推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长期训练,小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典故,如岳飞将军的“精忠报国”及霍元甲通过武术来去掉“东亚病夫”称呼的耻辱等。在发扬和传承中华武术的过程中,蕴含的顽强拼搏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增加小学生对武术以及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1.2.4 利于加深国际交流,增进友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武术爱好者。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通过武术及武术赛事了解东方文化,并以此来交流思想,增进武术爱好者的友谊。同时,这对于增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往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纲要》指导下的小学武术教学策略
2.1 加强重视,树立正确的武术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一方面,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教师,都要着眼于和服务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明确武术教学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提高对武术教学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武术教学观念,并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重视武术学习;另一方面,应了解、检查武术教学的授课情况,加大武术教学的投入,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小学武术教学的评估,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2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小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中要注意形象化教学,将课堂生动化、趣味化,为课程注入学习的乐趣和新的活力。另外,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低年龄段和中高年龄段两类,根据其学习能力和身体状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低年龄段的学生主要是动作模仿和提高手形、步形、基本组合的协调性,加强柔韧性训练的同时注意避免拉伤;中高年龄段重点进行武术操教学的训练。同时,集中专业教师对课时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研讨,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训练方案的选择应遵从学生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原则,避免流于形式。
2.3 引进人才,加强培训
专业的技术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武术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针对小学武术教师匮乏的这一情况,应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改善教师工资待遇,不断完善武术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能留得住。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武术教师培训,提供给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其他学校和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不断更新武术教师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2.4 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应将实用性和内容丰富性作为重中之重。在课程设置上,调研家长以及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及家长的想法,征集他们的意见,合理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兴趣且实用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确保精神贯注、情绪饱满,并规范示范动作,尤其对于复杂动作的教学,应综合背面、侧面、斜面和镜面示范多种示范方式,动作快慢相结合,分解动作与整体教学相结合,提高小学生武术动作学习的规范性和要领性,完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模式。
2.5 利用辅助用具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设备及辅助用具的缺乏,降低了小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学设备和辅助用具的使用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同时可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的开展,如太极拳学习过程中,借助扇子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还可以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6 创新武术教学方式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全面创新武术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与研究全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像有机结合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变抽象的武术原理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网络和视频播放讲解武术动作原理,以加深小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其次,根据具体的武术内容、形式、教学条件,加强分组对练,鼓励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和交流心得体会。另外,应将游戏融入到小学武术教学中,体育游戏与武术教学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玩是该年龄段孩子的天性,因此需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武术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果。例如,通过隔空对打的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通过“武林大会”进行武术动作规范性比赛,能够巩固和复习学过的武术动作。
3 结 语
武术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重视,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小学武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得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1]顾芳芳.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武术教学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31):79.
[2]张颖.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武术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10):118-119.
[3]王玉刚.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武术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