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18-11-26游松辉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1期
关键词:后备足球运动足球

游松辉,张 馨

(1.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上海 200082;2.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82)

1 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1 足球运动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是世界上普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运动项目,在国际体育中备受关注。古代足球起源于我国,早在2 000多年前就出现了踢球游戏——蹴鞠。这项运动从春秋时期到元明时代,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过程。足球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我国作为竞技体育大国,足球竞技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建国以来,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9年习近平同志参观德国拜耳集团公司时曾说:“举办完奥运会之后,中国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们其他的运动可以拿到金牌,那么足球一定要下决心搞上去,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中国有一流的球迷和全世界可观的足球市场,但目前水平比较低,希望可以迎头赶上。”之后,2011年7月习近平在北京会面韩国孙鹤圭时更是进一步表示“中国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比赛及获得世界杯冠军”是自己的三个愿望。

1.2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国传统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质量和数量的不足,以及足球俱乐部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不够等,使我国足球陷入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青少年的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命运,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做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工作,才是中国足球实现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传统的足球强国如英国、德国、法国等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足坛保持领先水平,日益崛起的足球新国如日本、韩国等之所以能在强手之中拥有一席之地,都得益于他们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先进的机制为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它们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足球运动实现实质性飞跃的关键因素。

2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2.1 初建基业时期(1949—1959年)

建国初期,为大力恢复和发展体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主管体育事务的行政部门——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在这前后,我国在1951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1953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1955—1956年,体委球类司足球科、中国足球协会也相继成立,加强了对足球发展的领导与支持。借鉴苏联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我国建立起各级体育组织、足球运动队和足球竞赛体制,并在1956年4月公布并实施《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全国各级体委、项目协会和行业协会开始积极举办青少年业余体校,形成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式,为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助力。

2.2 曲折发展阶段(1960—1971年)

1960—1971年期间,受自然灾害和政策导向等的影响,国家经济状况较差,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大型足球体育竞赛基本被取消。到1964年,国家经济有所好转,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关于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的政策文件,要求广泛推广基层单位开展足球运动,同时加强业余足球的训练工作。足球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蓬勃发展起来,很快成为普及率高且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国际间和国内的各级足球竞赛被全部叫停,足球队也全都解散了。长达4年的停赛对我国足球事业造成了严重打击,我国足球运动发展又回到了起点。

2.3 恢复发展阶段(1971—1978年)

1971年开始,体育工作开始恢复,足球运动也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3年恢复了全国足球联赛和全国青年足球比赛,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增设了少年组足球赛。这些赛事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足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开展。足球竞赛恢复,球队由于停赛等原因造成的青黄不接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72年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工作会议强调应“重视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组织建设”。1976年我国回归奥运会,提高整体竞技体育实力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4 探索发展阶段(1979—2007年)

改革开放给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足球运动在以国家体委和中国足协为核心的组织领导下,形成了行政指令型的人才培养体制。1979年10月13日,国际足联重新接纳了中国足球协会,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委递交的报告《关于提高我国足球技术水平若干措施的请示》。报告将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国际奥委会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提出了“金牌战略”思想,把体育项目发展的重心渐渐转向了可迅速提高成绩的竞技项目,足球受到冷落,足球优秀运动员人数也持续减少,到1992年降到了最低水平。1994年足球运动进行了职业化改革,各省市地区涌现出一大批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足球业余训练队。然而,由于相关政策没有随体制做出适应性改革调整,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未能很好的运转,使得学校足球无法有效推进、足球竞赛“假赌黑”问题等层出不穷。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2.5 大力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在成功举办完夏季奥运会后,足球运动渐渐受到了重视与发展。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2012年1月5日,上海市以回归“育人”本原、融入学校教育、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为核心目标成立了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新模式——“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同济大学响应政策号召,在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教委的倡导和支持下牵头成立该联盟并担任理事长执行单位,努力推进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建设与发展。这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截至2015年底,联盟已覆盖了上海市40所高校、76所高中、130所初中以及182所小学。这种贯穿青少年成长历程的足球运动普及推广体系值得各省市借鉴,通过连接小学到大学的人才培养系统,真正实现校园足球全国性发展。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体育项目中,教育部计划将校园足球作为重点项目予以突出。”这番讲话意味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校园足球工作由之前的体育部门主导变成教育主导。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则形成了由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联合管理、各省市足协积极配合的全新运营管理模式。多方管理、多方支持的运营管理模式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真正加快了中国足球的发展速度。

3 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

3.1 校园足球的重大意义

“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把握了足球未来;谁失去了青少年,谁就失去了未来。”这句话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足坛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直接相关,夯实青少年足球基础是提高国家足球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旨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可见,校园足球肩负着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任,是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重点工作。

3.2 青少年校园足球历程

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同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至此,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正式启动。2010年,教育部与体育总局召开了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并在第二年部署了强化校园足球政策的相关保障工作。2013年两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的20条意见,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定点学校招生考试政策”等,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基本性问题上取得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体育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要“制定足球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以期改善足球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2015年1月27日,国家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期目标提到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大幅增加;在“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第二十二条更明确指出,“要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规模化成长,推动成立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队,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将高校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提到,通过“处理好校园足球与青训体系的关系、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全足球运动员注册信息共享,规范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8年时间,校园足球的春风吹向祖国各地,各省市纷纷建立起足球学校、开设足球课程、成立足球校队。截止2017年7月,教育部认定并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达到6 832所,33个县(区)被任命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新一代足球后备人才正在成长。

4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建议

校园足球开展以来,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数量大幅度增加,为中国足球人口的增长以及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4.1 培养理念

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践行体教结合的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养成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坚忍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4.2 评价体系

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数据库,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球员的身体状况、竞技水平,预测其足球运动能力的发展潜力,制定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使运动员更加科学高效地训练,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及更长的运动生涯。

4.3 联赛制度

应建立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赛事结构。设置针对不同群体的赛事,丰富赛事类别,让所有喜爱足球的学生都有机会参赛,并能通过竞赛不断实践,提高运动水平。

4.4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推动校园足球的关键性因素。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培训、评级与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权责划分与实施细则,需要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来制定。同时,在当前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应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由政府进行服务购买与培训。

4.5 校园文化

应重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推广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夯实校园足球人口的数量,提高质量。

5 结 语

我国足球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青少年足球运动更是经历了较长的停滞期。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群众的热切关注下,以培养后备人才为目标的校园足球战略得以确立并有效实施。针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建议从培养理念、培养体系、联赛制度、师资力量及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出发开展进一步工作,助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1]李元,张生杰.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

[2]李纪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3]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4]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05(10).

猜你喜欢

后备足球运动足球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冬奥会视域下黑龙江省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