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文化语境下伦巴舞编排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效果分析

2018-11-25陈立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伦巴舞蹈体育

陈立农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有一定优势的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发展中,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方面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其中必定有一种文化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了其他文化的存在和发展[1]。例如美国大片、摇滚、芭蕾舞、NBA、斗牛、星巴克咖啡、麦当劳、圣诞老人、情人节等从西方流传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此种文化的代表,它规范和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一,在中国其文化特性表现得尤为强烈。什么是中国元素?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通常较为广泛,一般认为: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等,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2]。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具体可以将“中国元素”细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中国人、长江、黄河、泰山、黄山、都江堰、万里长城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京剧、川剧变脸、皮影戏、瓷器、剪纸、中国结、中国印等;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影视文化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元素逐渐走出国门,优秀的华夏文化以势不可挡之势向全世界辐射,用传承了五千年的骄傲在不断影响着外国文化。可以自豪的说,在各个领域,中国文化在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壮大。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艺术家用精湛的技巧展示了文字、画卷、戏曲、丝路、礼乐等多种传统文化,奥运会开幕式中展演的水墨画卷,描绘出了一幅璀璨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将中国的文化国粹展现给了世人,使全世界对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骄傲和自豪。伦巴舞作为一个地道的外来体育舞蹈,在中国是有一定优势的外来舞蹈文化,体现的都是异域风情。作为拉丁舞中最柔美抒情的舞种,伦巴舞最早起源于古巴的黑人圈,属于典型的南美洲舞蹈,可以男女搭配一起跳,也可以独舞。四五百年前,非洲黑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被白种人囚运至美洲沦为奴隶,在美洲生活得非常拮据、困苦。除此之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以言表,就将其哀怨编成歌曲,也就出现了早期带有哀伤情调的非洲民谣,后来,这种悲伤的曲调受当地环境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一种慵懒的音乐曲风,并附加上拉丁美洲特有的打击乐器伴奏,二者叠加起来使得伦巴舞曲更富有“罗曼蒂克”的浪漫气氛。世易时移,如今的伦巴舞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达悲伤、困苦情怀的思乡舞蹈,更多的是表现爱情中的男女若即若离、缠绵忧伤、痴情难舍的舞蹈。伦巴舞的音乐往往选用旋律流畅、曲调优美、歌词情深意长的歌曲,使人听起来或是慵懒放松或是美好抒情,也或是甜蜜温馨。这些特点都与伦巴舞本身的舞蹈内涵有着密切关系,但催眠式的音乐演奏风格仍然十分浓厚,使得伦巴舞在世界上广受欢迎。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传播与交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拉丁舞作为一种象征着活泼、奔放、浪漫、优雅的舞蹈艺术,传入到了中国,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舞蹈艺术。尤其是拉丁舞中的伦巴舞,因其具有独特的舒展、柔媚、抒情的风格,被称为拉丁舞中的“魅力女王”。

伦巴舞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因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文化底蕴,成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舞蹈项目之一。创作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伦巴舞,除了让中国的观众更有认同感、更加喜闻乐见外,还可以获得世界舞蹈文化的认同,既丰富了伦巴舞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伦巴舞在中国的普及、发展,让伦巴舞更接地气,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更好地展现伦巴舞柔美舒展的动作、浪漫优雅的情调及风格,从而进一步丰富伦巴舞的文化内涵。

在舞蹈领域,我国古老的传统舞蹈文化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时至今日,无论是源自古老传承的传统舞蹈还是由西方传入的拉丁舞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各种舞蹈以其特有的东方魅力,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欢迎。拉丁舞中,大凡关注中国元素的作品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走向国际舞坛的品牌和名片[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舞蹈编排的角度出发,把中国元素编排到伦巴舞的表演主题、动作、音乐、服饰、舞台道具、舞台设计等方面,综合阐述将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后带给观众的全新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上的共鸣。

1 中国元素与伦巴舞融合的意义

体育舞蹈传入我国的近四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国内城乡体育舞蹈培训、考级、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显示出体育舞蹈已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之一;我国选手在国际赛事问鼎桂冠、最高组别比赛中能进入决赛等,充分证明了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已经在技术上具备了与世界各大强国高手抗衡的资本。尽管取得了引以为荣的骄人成绩,但是在体育舞蹈的艺术性上,我国选手注重模仿国外选手,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一味的模仿永远都无法突破。只有在技术扎实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体育舞蹈中,才能有所超越。如何将自己对本土文化底蕴的理解有深度地融入体育舞蹈中,让体育舞蹈舞这一外来文化散发出迷人光彩,是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体育舞蹈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拉丁舞5个舞种之一的伦巴舞,源自于欧美文化,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也不过四十多年的时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把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涵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对于伦巴舞融入中国元素的创新发展,建设面向未来、符合全人类发展方向的中国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伦巴舞中,是伦巴舞在我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中、西方文化在其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带有本民族的精神烙印和文化符号。我国的体育舞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将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情节、音乐、技术动作、服装、发型发饰、化妆、道具等编排到伦巴舞中,通过舞者以肢体语言来演绎,可以达到既尊重原有的西方文化,又能融会贯通中国民族风格的目的。同时,以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伦巴舞的创新发展,将使伦巴舞这一外来文化更富有中国特色。

欧美体育舞蹈的外放和中国体育舞蹈的内敛相结合是现代艺术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中国现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并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吸取精华,不断地选择、融合、重组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质而实现的新的表演“嬗变”,对于体育舞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扩大中国元素的涉及范围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4]。2015年,在英国黑池舞蹈节中,来自中国广州艺术学校的参赛剧目《如梦令》,用中国元素为表演主题,夺得了标准集体舞的冠军;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附中的参赛剧目《青花》,也是以中国元素贯穿始终,最终获得了标准集体舞的亚军,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可以预言更多融入“中国元素”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强有力手段[5]。

2 伦巴舞编排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效果分析

2.1 伦巴舞主题选择融合中国元素的效果

众所周知,舞蹈“主题”的选择在舞蹈编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舞蹈剧目的“灵魂”所在。一个优秀作品的“主题”并不一定是作品的名称,更多的是在剧目中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如同写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是一样的,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再去集合文字,用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语言、句段来表达思想内容。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了中心思想,即使运用了再多华丽的辞藻,也只能是一篇华而不实的作品,读者并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对于舞蹈而言亦是如此。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表现形式,文章是用文字语言来表情达意,舞蹈则是借助舞者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主题。此外,舞蹈编排者在选择舞蹈主题时,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更应注重历史背景和特殊元素的编排[6]。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将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中,因此对于“主题”的选择就要考虑到有哪些中国元素可以运用其中。例如古代诗词歌赋、经典的戏曲桥段等中国元素就是比较好的选择。确定了某一个范畴并将其转变成舞蹈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揣摩诗词戏剧中最深层的涵义,才能提炼出紧扣中心的主题。作为伦巴舞本身的舞蹈特点,往往是展现男女之间或是缠绵不断或是欲擒故纵的感情纠葛,所以在与中国元素相结合时,也应该着重考虑和儿女情长有关的中国古、现代诗歌或者有故事情节的经典选段。这样的选择主题直接将东西方文化相同之处整合在一起。例如,2015年CCTV舞蹈大赛获得金奖剧目之一的伦巴舞《霸王别姬》,就是完美使用了伦巴舞蹈语言,将垓下之战后四面楚歌声中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饮剑楚帐自刎殉情的生死离别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将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用京剧与伦巴舞巧妙结合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爱情主题[7]。把中国经典戏曲用一种全新的异域舞蹈形式呈现给观众,让东西方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给观众留下了全新的视觉盛宴。

2.2 伦巴舞动作融合中国元素后的效果

肢体语言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和根本。舞蹈表演的手段与方式是以人的肢体为媒介,以人的身体动作贯穿起来的不间断的舞蹈造型来创造艺术形象。伦巴舞表演融入“中国元素”,就是以中国传统舞蹈和民族民间舞为辅助,帮助舞剧更体现主题和展现中国文化。

舞蹈动作是最直接表达舞蹈主题的基础单元。对于整段舞蹈的编排,首先要找准每个小的单元,也就是每个单一的动作,它们最能体现舞蹈编导想要表达的意境;其次要寻找一些零散的动作来连接每个单一动作,先连成一小节的动作,然后将每个小节串联起来,完成整段舞蹈动作方面的编排。对于一段伦巴舞的动作编排,一定要立足于伦巴舞运用较多的基础舞步,例如横并步、方形步、走步、滑门步等,然后根据舞蹈的主题内容加以变形。要想把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的动作中,就要在这个环节下工夫。既然是对动作进行编排,也就是说要寻找同样是动态的中国元素,例如戏剧同样要求在唱功的基础上加动作表演。所以,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就可以将戏曲动作选择性地提炼出来融合到伦巴舞的基本动作中去,从而编排出富有中国元素特点的伦巴舞动作。比如在伦巴舞《别》的表现手法上,作者就采用将中国情节与伦巴舞的完美结合,整个舞蹈动作元素以伦巴舞为表现形式,同时又借鉴中国舞的手法来处理,较多地运用了中国舞的托举动作,把中国剧情、文化背景、人物角色等运用伦巴的基本舞步来表达,起到了非常特别的视觉效果[8]。再比如2015年CCTV舞蹈大赛体育舞蹈组别,广州艺术学校推选的伦巴舞《霸王别姬》,就很好地体现出体育舞蹈动作的编排与中国戏曲动作的结合。本段舞蹈表演中,开场就以京剧《霸王别姬》的唱腔为背景,随着京剧鼓点由缓至急的过渡,男演员也由舞台中央起身向前走,在这段表演行走的桥段中,改变了原有伦巴舞形式的走步,取而代之的是京剧戏曲中勾脚、抬腿向前行的走法,一开始就展现出浓浓的中国京剧元素。随后,在双人配合的前半段依旧是以京剧鼓点和唱腔作为背景音乐,动作上则加入大量倒立翻转,高举旋转的造型与京剧中翻跟斗的技巧,双人对唱时的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表现出两人的爱恨缠绵之情;在舞蹈双人表演的中间部分,背景音乐转换成了《当爱已成往事》,与京剧鼓点巧妙结合,舞者两人在表现情感纠缠的动作时,以伦巴舞双人组合为基础,其中加入小碎步、戏曲手势等细节,巧妙细致地将京剧元素掺杂其中。在剧目的后半段,女演员拿起一把长剑,并加入挥袖舞剑的动作,来表演最后与男演员的生死离别,与京剧中的片段相仿,给人以如梦似幻的体验,完美地用伦巴舞形式重现中国戏剧的历史经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伦巴舞《胡同印象》在2013年桃李杯国际标准舞比赛中获得创编舞一等奖,紧接着作为体育舞蹈首次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荣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银奖。京胡、大鼓、说书的先生、遛鸟的老人、四合院里的饭香,承载着许多老北京童年的回忆。舞蹈巧妙运用了伦巴舞的舞蹈元素,融合古典舞的舞蹈语汇及神态,以怀旧的色彩再现老北京人快乐有趣的生活景象,取材于日常生活,以鲜活的生活小细节活表达他们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夙愿。

舞蹈的开场,三弦和着说书声等京味,一下就把人拉到了老北京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内,一个穿着立领对襟大花衣服的女人等着丈夫回来,起初伸手探头,再到等待落空拍拍衣襟,以为回来了满心欢喜,最后失望盘坐与捶腿。女人的抬头期盼、摇头叹息、惊喜回头,再加上最后的低头坐下,单单头部动作都能体现出妻子盼丈夫回家的心情,期待与失望夹杂。戏曲神韵的运用使得舞蹈有了血肉,表情和细节的处理填满了观赏者的想象,让不擅长叙事的伦巴舞有了更多可借鉴用于表达的元素。二胡声转,男人拿着鸟笼遛鸟归来,墨绿的锦缎衣服,唐装的盘扣,女人生气,两人围绕鸟笼皆用柔情的伦巴动作来表现;两人的逗趣打闹,街坊邻里的茶余饭后的闲谈,中间老爷爷、老太太们用中国民间舞的花梆子步穿插,双脚踮起脚跟,后脚赶前脚,以脚掌着地,前后左右方向,不停地移动。身体稳而不僵,腰部擎住劲,脚腕立住,面部表情轻松活泼,富有生气。妇女们闲聊八卦时候,运用中国古典舞步中的冲、靠,气息的提沉,重心向侧前侧后移动,出腮以及眼神再加上叉腰、弓背,掩嘴笑一系列戏曲常见的动作,让舞蹈的生活气息更加浓烈。

作品前面多用欢快明朗的舞蹈,舞步丰富,展现生活的热情。回忆部分多用伦巴抒情,伦巴长步后退步的运用与古典舞碎步的运用相得益彰。最后一段的伦巴却是成双成对,每次眼神对望、肢体延伸都看得出感情的真挚融化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伦巴舞《胡同印象》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触角深入到了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一声责备、一丝关怀、一次调解,无不述说出这人世间的家长里短、冷暖真情。

2.3 伦巴舞音乐选择与中国元素融合的效果

音乐在舞蹈编排中就像是“催化剂”,一个好的舞蹈音乐往往能激发舞蹈编导的灵感,对动作的编排起到重要的作用[9]。不仅如此,音乐在整个舞蹈表演中能够起到烘托气氛,渲染主题的效果,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主题的途径之一,是舞蹈的灵魂和精神之所在,能给舞蹈形象增添光彩。因此,音乐作品的内涵尤其重要,决定了舞蹈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思想。舞蹈音乐的价值在于它要与舞蹈形象珠联璧合,换言之,就是将音乐形象化,转化为舞蹈语言,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视觉和听觉相一致的舞蹈作品新的艺术形象。在舞蹈音乐选择时,编导需要依靠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刻认识来研究和理解,通过对乐曲节奏、节拍、旋律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从中提炼、汇总,找到音乐与舞蹈的切合点,将舞蹈的动作形象和舞蹈的音乐形象相结合,做到既要尊重音乐又要整合出舞蹈的结构。在伦巴舞音乐与中国元素相融合的部分,一般是指将带有“中国风”色彩的乐曲作为舞蹈的背景基调。所以,在选择编排音乐时,首先要考虑到中国传统乐器,如笛、萧、鼓、古琴、琵琶、古筝、二胡等演奏的曲目;其次也可以选用加入中国韵味歌词的“中国风”歌曲,用歌词的内容来阐述舞蹈的主题,从而进行动作的编排,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青花瓷》《菊花台》都一度成为伦巴舞编排中音乐选择的新宠。在“中国风”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与主题相适应的朗诵,将乐曲和朗诵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充分凸显出中国元素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改变只有背景音乐的单调性,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律与柔美的伦巴舞相汇编,是伦巴舞的一大亮点[10]。例如,由北京舞蹈学院创编、表演的伦巴舞《再别康桥》便是一个明证。该舞蹈的主题根据徐志摩同名诗改变而成,舞者用肢体语言表达着诗词的意境,在轻轻地诉说着他们那段曾经难以忘怀的爱恋。舞蹈编导巧妙地将舞蹈与诗歌、音乐融合在一起,让舞者的每个动作、眼神,甚至是每次呼吸都融化在诗意中,融入在伦巴舞的柔情里。剧目在开场时,男演员手拿诗歌稿件边走边将纸张一一丢落在地上,好似在看曾经写给心上人的诗,回忆着与她朝夕相处、相依相偎的幸福日子。这时古筝独奏轻轻响起,带着一丝哀怨和思念,充分与舞者的表演交织在一起,像是在帮着舞者述说心结。随后,男演员逐步走到舞台中央,女演员则以慢慢捡起遗落在地上的稿件为上场方式,缓缓地走向男演员,此刻背景响起了《再别康桥》的朗诵,与古筝独奏相叠加,一下子将观众带入了两人的回忆之中。伴着朗诵,男女演员手拿诗稿相互追逐,像是在重现两人初见后一见钟情、嬉戏打闹的场景;这时,背景音乐再次转变,在古筝弹奏的基础上,加入二胡的演奏,两种传统乐器交融在一起,乐曲婉转、流畅,带有一丝温馨浪漫之情,让人不能自己。《再别康桥》是将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和现代诗歌与伦巴舞融合的成功案例,曾获2013年第十届桃李杯体育舞蹈比赛“艺术表演舞—拉丁舞”一等奖,是中国音乐元素巧妙融入伦巴舞的一个典范。

2.4 中国元素与伦巴舞服饰的融合

舞蹈表演中服装占有特殊的地位。舞蹈的表现方式并不是轻易可以描述出来的,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明确舞蹈的主题,服装就是一种良好的辅助工具,它能直观地呈现出舞蹈风格、人物、环境甚至情绪等多方面的信息,使观众更快地进入舞蹈所勾勒的意境。服装在舞台整体的色彩和气氛营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能够铺垫舞台整体的情感内涵,换句话说,服装也是带有情感内涵的。例如,汉唐舞蹈代表作品《踏歌》展现的是春日里妙龄女子莺歌曼舞、结伴踏青的景象,舞者身着翠衣,和歌而舞,满眼青翠,使观众不自觉地进入到一个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的世界,迎合了舞蹈中明快活泼的主色调。可见,服装在舞蹈编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伦巴舞所选的服饰,原本是采用典型的西方设计理念的拉丁舞服,女士的服装一般都会采用一字领、露背装、网纱袖等来展现女性的妩媚和性感,裙装一般在设计中加入流苏、波浪式的大摆裙,从而增强舞蹈表演时的动感;在颜色的选择上往往是用色彩艳丽、高调张扬的亮色,或是经典颜色“黑白红”。男士的服装比较单调,一般就是单色的深V领上衣搭配黑色,或是白色,亦或是与上衣颜色相一致的裤装。有时也会为了舞台效果,在服装上加入少量的澳钻、亮片等进行点缀。近年来,随着“中国风”元素加入时尚领域的现代服饰中并得以盛行,伦巴舞服饰也逐步将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掺杂其中,特别是体现在伦巴舞服的设计上。例如女士服饰在样式上采用旗袍、对襟、立领等,衣料上改用绸缎、丝绒布等;图案上则以刺绣图案为主,例如“祥云”“青花瓷”“泼墨画”等,这样的设计少了一些原有印象中伦巴舞服饰的夸张,多了些低调的中国古典情调。“中国化”伦巴舞服饰不仅没有遗失舞者的妩媚,还更好地显现出舞者姣好的身材,并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东方女性典雅秀丽的气质。在男士服饰方面,也改变了原有一成不变的单一裤装,运用了“中山装”“条纹西服”“长袍”等“中国化”趋势的服饰,更适合舞蹈表演,迎合舞台效果。

早在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伦巴舞《别》的服饰创作,便是伦巴舞融合中国元素后产生良好效果的典范。该剧的编导兼表演者成兵、翟腊佳,在服装设计上采用了典型的“中国风”设计理念。女舞者的服饰以旗袍为基础样式,将原有伦巴舞服的单肩融合其中,一边长袖一边无袖,既能体现东方的古典美又没有缺失西方的性感;图案则以中国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大花”为底板,颜色上以蓝色为主色调,点缀暗红色和深紫色的碎花。这3种颜色与图案叠加在一起,极其富有复古的韵味。男舞者的服饰也采用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竖条纹西装,不仅展示出舞者修长、挺拔的完美身材,而且也让观众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视觉效果,见证了“中国元素”服饰在整个剧目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2.5 伦巴舞舞蹈道具设计中融合中国元素的效果

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对舞蹈道具的定义“舞蹈道具,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视觉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道具具有功能性、艺术性、情感性以及传达文化信息的特征。其因舞蹈而生,并为舞蹈服务。合理利用道具的各种功能,不但可以较好地完成舞蹈的主题表达,而且可以将肢体运动更多投入到抒发情感的舞蹈段落上,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明了事件的发展脉络,同时可以欣赏到舞蹈艺术的独特之美。

在将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的编排过程中,道具上往往会根据表演剧目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地点、故事情节等进行安排。例如,在舞蹈中使用复古的油纸伞、山水画图案的纸扇、中国红的围巾、白色的丝绸锦缎等,编导将这些看似与伦巴舞毫无关联的物件巧妙运用到舞蹈剧目中,以伦巴舞作为舞蹈基调,把带有中国元素的道具点缀其中,可以增强舞蹈主题的传递性[11]。例如,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表演的伦巴舞剧目《思念》中,编导运用一条长长的白纱绸缎将男女演员联在一起。这条白纱绸仿佛象征着爱情的纽带。两人伸手握别,从此天各一方,但思念却在彼此心中慢慢滋生。痛苦与爱恋交织在那条白纱上,通过柔漫、抒情、唯美的伦巴舞动作元素,用白纱绸将两人时而拉远,时而贴近,把缠绵悱恻的爱情完美地展示给了观众。当这一切都变成回忆,唯有那条白纱绸牵连着对方,四目相对,脉脉深情。一条白纱绸连着依依不舍的恋人,也连接着整个剧情。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个恰当的道具不仅能完美地传达剧目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一条贯穿剧情始终的红线。

2.6 中国元素与伦巴舞表演舞台的融合

舞蹈表演不仅需要对动作的编排,更需要对舞台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舞台规划包括诸多方面,如灯光的颜色和亮度、舞台的背景、舞者表演的区域和路线等。将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表演的舞台规划上,一般是以前两项为重点进行设计。在灯光颜色的选择上,应与舞蹈的主题、舞台的背景、舞者的服装相融合,以白色、黄色、红色等复古色调为主。亮度上要尽量调制得柔和,以突出舞者为主要目的。在舞台背景的安排方面,要结合舞剧发生的时代背景,确定该剧目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布置。广州艺术学校表演的伦巴舞《别》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些要素。该剧的舞台背景是带有黑白基调、有一座复古钟楼的“老上海”场景,空荡荡的街市旁只有几棵光秃秃的梧桐树。这个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深秋时节,更加渲染了舞台气氛,也注定了二人伤离别的凄婉结局[12]。在灯光的颜色和亮度上,采用白色弱光加追光灯,将其舞台背景与灯光巧妙地融为一体,追光灯则将焦点汇集到了表演者的身上,产生了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3 结束语

伦巴舞虽然是一种有一定优势的外来舞蹈文化,但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将中国元素融入伦巴舞中,已成为国内伦巴舞表演中的一大特色,此举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外来舞蹈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将东方的古典韵味同西方的性感妩媚相结合,这样一种中西合璧的表现手法,全新地展现出了伦巴舞的独到之美。富有中国元素的伦巴舞剧目,如《再别康桥》《青花瓷》《胡同印象》《匆匆那年》《霸王别姬》等,曾获得过优异成绩和观众的如潮好评,便是伦巴舞编排中融入中国元素后产生良好效果的具体体现。这些中西合璧的舞蹈艺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听觉及情感的共鸣。在为观众带来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元素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被世人所知晓,这无疑会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融入中国元素的伦巴舞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大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国家在文化领域上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引领了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新潮流[13]。

[1]邓楠.论强势文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学建设与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2(1):20-24.

[2]王姗姗.关于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J].文学教育,2011(8):152.

[3]王皓.以文化为核心运用中国元素建设精品工程[N].北京日报,2011-02-15.

[4]崔小梅,高晖.试探体育舞蹈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156-159.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32.

[6]陈姜华.体育舞蹈与其他多元化艺术创造融合融合的理论思证[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7]刘青戈.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0-12.

[8]张建民.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1.

[9]肖向荣.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6-8.

[10]周小燕.中外体育舞蹈水平差距与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9):65-67.

[11]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14-117.

[12]付大朋,胡海波.体育舞蹈美学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6(6):92-93.

[13]邓星华.体育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自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27-30.

猜你喜欢

伦巴舞蹈体育
学舞蹈的男孩子
机械舞者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