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与机制探索

2018-11-24郭聪如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郭聪如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是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提出构建“一二三四”型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个核心任务,依托两个平台,三大抓手,分四个阶段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全面、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三全育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和“教师节”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等多次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校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育人课题。

“三全育人”就是把育人工作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提出构建“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的工作模式和機制。“一”指“一个根本”,即以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二”指“两个平台”,即充分发挥“两课”平台和“两微一端”平台的育人作用;“三”指“三大抓手”,即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为三大抓手,在辅导员、班主任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四”指“四个阶段”,即分别针对大一到大四学生的不同行为心理特征,分阶段地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构建“一二三四”型的育人模式和机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持续的、不间断的正能量熏陶,使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

一、“一二三四”型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的提出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的客观要求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照德育“三贴近”原则,实现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要抓住“两课”课堂教学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入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中;辅导员、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大多是专业课教师,因此要把德育贯穿于日常管理和专业课堂中。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发挥好“两微一端”平台的思政教育载体作用,为学生烹饪“精神盛宴”;大学生党员,是优秀青年学生的典范,因此要充分发挥这支精英队伍的红色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要实现“全过程”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不同的育人计划,让全体学生都能受到德育感化,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正是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方式,发挥“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党员的全员“导心”作用,依靠“两课”课堂主阵地和“两微一端”平台,全方位打造立体交织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得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的的客观要求。

二、“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的提出是弥补高校传统德育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也致力于德育教育理论和创新方式的研究,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部分“两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发表负面消极言论,对学生产生误导。高校辅导员,由于事务性角色负担过重,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力有限。高校的德育工作不够细化,未能贯彻到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提高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育人工作成效,改变当前德育培养模式现状。

三、“一二三四”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

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指导纲领,结合本校实际,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二三四”型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通过教育内化、践行外化、立体融入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内化认同

首先,通过教育内化机制使学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两课”课堂为主阵地,结合团活动日、“三会一课”、名师讲座、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线下学习。同时契合90后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学校“两微一端”平台,再辅助学校官方网站、校报、校园宣传栏、党建展示墙、户外LED大屏幕等传统媒体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成果和践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结合培育方式,逐渐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认同效果。

其次,通过践行外化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心人脑。内蒙古科技大学通过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榜样引领机制,广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最美系列人物”“自治区十佳大学生”“高校育人之星”等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使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引起内心共鸣;通过志愿服务机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并逐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通过立体融入机制将教育内化和践行外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融入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加强“两课”课堂和“两微一端”平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

通过提升“两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方向,守阵地”。内蒙古科技大学结合“两学一做”活动,通过听课、集中学习、专题会议、开展活动等方式,提升“两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让其“真信、真讲、真行”。其次,重视提高“两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形成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氛围。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两课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鼓励“两课”教师积极申报学校党建思政项目和区级思政教育项目,提升两课教师的科研水平,让“两课”教师有研究,会研究,多研究,为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依托“两微一端”平台,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途径,拓渠道”。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立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命名的微信、微博平台。学工处和各学院的官微相继上线,校党委组织部要求全体党员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北疆先锋”、“内蒙古教育发布”、“包头微学习”等优秀微信公众平台,各学院号召全体学生下载人民日报、新华社APP客户端,通过校内和主流媒体“两微一端”平台的感召和教育,对全体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深入透彻。“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对微信的使用目前还局限在“微交流”,因此,要鼓励教师利用微信进行“微教学,微教育”,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也能受到正能量的感召和熏陶。

(三)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形成“两结合、两促进、一引领”的全员育人新抓手

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育人中的分工和职责各有侧重。辅导员重在“导心”,班主任重在“导学”。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协调好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的关系,向班主任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班主任是班级具体管理者,一般由一线专业课教师组成。因此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学业指导,带动本班级的学风良好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使得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每学期由学工处牵头,至少举行两次国内知名专家关于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的专题培训,并推荐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辅导员、班主任两支队伍相辅相长,采用辅导员和班主任“两结合、两促进”的育人方式,使学生工作细化,并全面覆盖育人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将党中央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精英,充分发挥其模范性和引领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辐射给身边的每一个青年学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党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内蒙古科技大学各党支部和学生基层党支部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和包头市委组织部创新开展的“三项制度”政策,将“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通过这些学习教育活动,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核心,提升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发挥学生党员对其他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在于实践。内蒙古科技大学各学生基层党支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组织设计开展知识竞赛、支部党建责任示范区建设、户外拓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排頭兵,而大学生党员又是青年学子中的优秀典范。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党员形成的“两结合、两促进、一引领”方式是高校三全育人的新抓手,通过辅导员“导心”,班主任“导学”,大学生党员“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让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并自觉实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依据各年级不同特点分四个阶段覆盖育人全过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依据各年级不同特点分四个阶段制定和实施不同重点的育人计划。

大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抓好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帮助新生认同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训可以有效激发大一新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新生入学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发展规划教育组成。通过新生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通过专业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明确专业目标,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二、大三学生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教育。内蒙古科技大学抓住教学实习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一环节,培育学生的工作能力、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队协助精神,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大二、大三的学生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良负面问题还不能够辩证地看待。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这些思想特征,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系列主题的团日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诵读中华经典、红歌合唱比赛、志愿服务北疆主题系列活动及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微博线上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次次的学习和活动中不断提高认同感并逐步内化。

大四学生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获得大学生的认同并自觉践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解决和大学生利益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四学生最关心就业问题。因此这个时期的育人重点是做好学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内蒙古科技大学积极研究探索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有效途径,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积极邀请专家、企业家进行就业、创业讲座和报告会,积极开展用人单位和优秀毕业生走访,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各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重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身上,以系部为单位召开就业动员会和考研学生经验分享会,为同学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学校团委、组织部等部门对学生广泛宣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聘任职嘎查村”等政策,树立了学生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校团牵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志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土壤。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大学生通过就业、创业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通过在实际行动基础上建立的合作与交往、宽容与理解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推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