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载文分析

2018-11-24韩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韩璐

摘要:选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作者以及引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比《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度的刊文情况,总结规律,以期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今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大部分指标好于2016年,篇均页数和基金论文比明显提高,论文出版时滞较短,作者的职称、学历普遍提高,合著论文增多,综合办刊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也存在栏目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高层次作者少,引文时效性不高等不足。

关键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创刊于1985年,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是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是以教育类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16年起,刊期由旬刊改为月刊。本文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7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情况、作者情况、引文情况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2017年的发文情况,对比2016年度的发文情况,找出进步和不足,以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特稿”有一部分是向本单位学者约稿的学术论文,也有一部分是反映学院工作动态和建设成果的文章,不完全是学术论文,因此除了“栏目分析”中“特稿”一节专门讨论外,所统计的数据均为去除“特稿”文章后的结果。分析中有关2016年的数据来自参考文献。

一、载文情况分析

(一)载文量

与载文量相关的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篇均页数,一个是篇密度。一方面,在一定页数中所刊载的文章越多,篇均页数越少,刊物的信息量越大。但如果文章篇幅太短,则会导致所研究的问题不能被充分论述,影响论文的学术含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刊物,相应地会有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最佳篇密度。对于学术刊物而言,篇密度为4.00(即每篇文章的篇幅为4页)较为合理。《学报》2017年共出版12期,每期186页,载文量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2017年《学报》载文量为626篇,期均篇数为52.17篇,篇均页数为3.57页,篇密度为0.28篇/页。参照相关的载文量统计结果,本刊的年发文量较大,已保证了本刊具有较高信息量,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载文密度,增加单篇文章的篇幅,以提高文章深度和广度,提升学术含量。而2016年《学报》的载文量为642篇,期均篇数为53.42篇,篇均页数为3.22页,篇密度为0.31篇/页。从这一角度说,《学报》的内容质量较上一年略有上升。

对《学报》所载论文的篇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4页以上的论文有196篇,占总载文量的31.31%,篇幅最大的论文页数为8页,数量为l篇。此外,还有1篇篇幅为7页的论文以及相当数量的篇幅为6页的论文,这些都说明《学报》所发论文的研究工作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由图1可以看出,与2016年相比,篇幅为3页的论文数量明显减少,相应地,篇幅大于4页的各个页数上的论文数量均有增加,进一步说明《学报》所发表的论文研究层次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阐述更为全面,学术含量也更高。

(二)栏目

1.常设栏目

《学报》常设栏目有6个,分别为“素质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学科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数学与自然科学”。2017年《学报》各栏目载文情况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学科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和“哲学与社会科学”这三个栏目的载文量相对较多,“素质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居中,“数学与自然科学”这一栏目发文量最少。每期各个栏目的发文量相对稳定。载文量最大的栏目是“哲学与社会科学”,共载文176篇,占论文总数的28.12%,12期中有7期的载文量所占比例在各栏目中最高。与教育学科相关的四个栏目共載文441篇,占论文总数的70.44%。从总体看,“哲学与社会科学”发文量虽大,但由于范围宽泛,没有明确的主题分类,使栏目组稿缺乏目的性,缺少特色,内部分散,传播效果较弱。“素质教育”这一栏目范围和“学科教育”以及“教育理论与管理”均有重叠,可能是造成栏目发文量少的原因。

图2为《学报》2016、2017年各栏目载文量对比。2017年各栏目载文量与2016年相比,教育相关论文数量几乎没有变化,保持稳定。哲学与社会科学栏目载文量略有增加。作为一本文科学报,数学与自然科学栏目的论文一直很少。综合各个栏目的发文情况,应该考虑更合理的栏目设置,这样有利于引导读者在投稿时选择本刊,以扩大作者群体,吸引更多优质稿件。

2.特稿

2017年《学报》共发特稿14篇,其中包含1次笔谈,主题是“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特稿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反映学院工作和建设成果的纪实或报告,一类是就当前教育研究、教师培训等热点问题向院内学者的约稿。《学报》是本校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缩影。“特稿”展现的是学院发展的新面貌和学院高水平学者的科研素养和专业水平,具有较高价值。《学报》应该继续为本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展示自己科研能力的舞台,进一步丰富《学报》内容,推动本校科研水平走向新的高度。

(三)基金论文

基金论文比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期刊的论文质量,但申请基金需要在选题价值、研究团队等多方面达到相应要求,因此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代表着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2017年《学报》基金论文情况如表4、表5所示。2017年共发表基金论文323篇,基金论文比为51.60%。国家级基金论文共13篇,占总载文量的2.08%。省部级基金论文最多,为231篇,占总载文量的36.90%。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论文所获省部级基金支持大多数为省级基金,在200余篇论文中仅有14篇获得部级基金支持,且均为来自教育部的基金。由于基金种类众多,基金论文比能够达到较高水平,但国家级基金论文平均每期仅有1篇,高层次基金论文数量少,还有待提高。

表6为2016、2017年《学报》基金论文统计对比情况。由表6可以看出,较2016年相比,2017年《学报》所发表的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论文少了2篇,省部级论文增加了43篇,其他基金论文减少了5篇,最突出的变化是省部级基金论文增长明显。基金论文比由上一年的44.77%增长至51.60%,省级以上基金论文比由上一年的31.67%增长至38.98%。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2017年《学报》所发论文与2016年所发论文相比可能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也更贴近当前研究的发展前沿。

(四)出版时滞

出版时滞是指一篇论文收稿日期与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是衡量期刊所载论文时效性的重要指标。出版时滞与论文被引情况与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论文作者投稿选刊的决定。表7为2017年《学报》论文出版时滞的统计结果。由于时间有限,表中数据仅精确到月。从表7可以看出,《学报》论文各期的出版时滞变化不大,全年平均出版时滞为5.0个月,出版时滞较为理想。

二、作者情况分析

对作者情况的分析主要统计了作者的所在区域、工作单位、年龄、职称、学历几方面信息,同时对作者合著情况进行分析。

(一)区域

第一作者所在区域的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作者分布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并有1名作者来自海外,说明《学报》的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学报》的作者中来自吉林省内的人数最多,约占全部作者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来自主办单位的作者,说明由于地理优势,《学报》在本省的影响力较大。除本省外,来自江苏、广东、辽宁几个省份的作者人数最多,江苏、广东作为教育大省,其教育教研发展水平较高,教学单位众多,其他研究中对作者区域的分析也表现出类似结果。值得思考的是,像北京、上海这样名校聚集的区域,作者人数却并不多,有10位作者来自北京,有6位作者来自上海,分别约占作者总人数的1%,这从侧面反映了《学报》可能存在在高水平、高层次平台上影响力较弱的问题。

(二)工作单位

对作者工作单位的分析能够了解作者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判断作者群体构成。表9反映的是2017年《学报》作者单位类型的统计结果。因为《学报》所发论文大多数都有关教育科学,因此将来自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的作者单独统计出来。来自综合性大学的作者最多,有213人,占全部第一作者人数的34.03%。有22.04%的作者来自高等学院,有21.41%的作者来自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近80%的作者来自本科院校,其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作者来自师范类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报》所发论文的学术水平。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来自高等职业学校。还有一小部分作者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和小学。其他单位包括幼儿园、图书馆以及具有科研机构的大型企业等。

2016、2017年《学报》作者单位类型的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来自高等职业学校等其他几个类型单位的人数减少了,作者群体更向本科院校集中,这样有利于《学报》形成核心作者群,形成自己的办刊特点和风格。

表10可以看出,除去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外,排名前几位的分别为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主要是本地区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与2016年的数据对比,作者人数最多的几所学校变动不大,说明《学报》在这些单位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和口碑,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稿源,在培养核心作者群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稿件结构单一化,要做到百家争鸣。

(三)年龄

表11反映的是2017年《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年龄在30-40岁的作者人数最多,占作者总人数的51.44%。有21.57%的作者年龄小于30岁,40岁以下的作者占总人数的73.01%。年轻的作者可能有更高的创造力,保证了《学报》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比2016年的数据发现,2017年各个年龄段的作者所占比例同上一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学报》的作者年龄分布较为稳定和合理。

(四)职称

表12反映的是2017年《学报》作者的职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人数最多,有303人,占作者总人数的近一半。《学报》多年轻作者,很多人还处于开展工作的初期,没有积累太多的科研成果,因此大部分作者的职称还比较低。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作者有135人,占总人数的21.47%,有正高级职称的作者人数仅为总人数的6.07%。已经获得高级职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他们的工作风格成熟,论文质量趋于稳定,扩大具有高级职称作者的人数有助于《学报》提升内容质量。

图4为《学报》2016、2017年作者职称对比。由图4可以看出,具有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作者人数均有明显增加,相应地,具有初级职称以及还没有获得职称的作者人数减少了,这说明《学报》作者的科研素质在整体上提高了。

(五)学历

表13反映的是2017年《学报》作者的学历统计结果。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作者人数最多,有329人,为总人数的52.56%,博士研究生有89人,为总人数的14.22%。说明《学报》作者的学历普遍较高,也反映出作者大部分具有足够高的学术水平。在读博士研究生有22人,占总人数的3.51%。作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为在读硕士研究生和在读博士研究生,由于学业压力他们投入研究的时间往往多于其他作者,对科研的热情高,思维活跃,也容易产出更多成果,给《学报》增添了活力。

圖5为《学报》2016、2017年作者学历对比。可以看出,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作者人数略有增加,说明《学报》作者的学历情况在保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同时有小幅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报》作者专业水平上有所进步。

(六)合著

合著论文集合多位作者的智力因素,能够提高作者智能的发挥程度。合著论文在研究的工作量上往往大于独著论文,因此合著度和合著率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刊物所载论文的学术含量。合著度是刊物作者总人数与文章总数的比值,合著率是刊物所载合著文章与文章总数的比值。2017年《学报》载文合著情况如表14所示。从表14可以看出,作者人数最多的有3篇论文,各有7位作者,合著论文有204篇,合著率为32.59%。与2016年相比,.合著度从1.43(人/篇)提高到1.5l(人/篇),合著率从29.49%提高到32.59%。合著论文的增多说明《学报》所发论文的研究变得更具有复杂性。

三、引文情况分析

(一)引文量

引文量包括引文总量和篇均引文量,是能够反映刊物的情报吸收能力及作者利用文献能力的指标。篇均引文量的计算方法是用引文总数除以论文总数。表16是2017年《学报》单期的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第l期之外,各期的引文率均为100%,且篇均引文量变化不大,说明《学报》所发论文在对文献的吸收和利用方面水平相对稳定。

表17为2017年《学报》篇均引文量统计结果。2017年《学报》篇均引文量为6.44条。依据2014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的标准值得出核心期刊篇均引文数为15.9篇,中文科技期刊研究型论文的篇均参考文献量为11.05条,与这些统计结果相比,《学报》的篇均引文量并不高,与高水平刊物还存在差距,但对比2016年的数据,篇均引文量由上一年的6.27条提高到6.44条,也有一定的进步。

(二)引文语种

对引文语种的分析能够衡量作者吸收和利用外国文献及研究成果的能力,可以了解作者的外语水平和使用外国语言的能力。表18为2017年《学报》引文语种统计结果。外文引文共有424条,占引文总量的10.53%,其中绝大多数为英文文献,有极少数日文文献和俄文文献。说明《学报》作者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关注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2016年的统计数据,外文引文所占比例由去年的6.57%提高到10.53%,增长幅度明显。但笔者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也发现,作者引用的外文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距今时间较长的文献,很多已是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文献时效性弱,参考价值有限,这些作者有可能是为了引用外文文献而引用,其具体影响将在有关引文年代的普莱斯指数和引文半衰期一节中分析。

(三)引文类型

对引文类型的分析能够得到引文来源和成分构成,进而掌握各类引文的信息价值,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对于不同类型信息源的吸纳能力。《学报》2017年引用文献类型的统计结果如表19。可以看出,作者对期刊的引用量最大,占全部参考文献的67.25%。其次是专著,作者对专著文献的引用占全部参考文献的22.15%。期刊和专著文献之和超过引文总量的80%。期刊有出版周期短、连续性强、检索方便的优点,专著有内容全面、信息量大的优点,因此两者均深受作者重视。作者对报纸以及会议文献、标准、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文献引用较少,而这些类型的文献中也有大量值得利用的信息,说明作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还需要拓宽。

《学报》2017年引用外文文献类型的统计结果如表20。由表20可以看出,外文引文在文献类型的分布上与对全部引文的统计结果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期刊和专著引文数量相当,学位论文相对较少,网上文献所占比例与全部引文分析结果中相比更大,可能是由于几种主要的外文文献类型中网上文献相对更容易获取。

(四)赖普斯指数与引文半衰期

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知识领域内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可以测量所

四、总结与建议

从统计数据上看,2017年《学报》载文较上一年相比取得多项进步。篇均页数和基金论文比,尤其是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比有明显增长,反映出《学报》所发论文的研究层次更加深入,更贴近当前研究的发展前沿,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论文出版时滞较短,对于吸引高质量稿件,提升论文被引频率,扩大刊物影响力是有利的。作者的职称、学历普遍提高,反映出作者的平均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合著论文增多,论文的复杂性增强。篇均引文量、外文引文量增加,反映出作者获取信息的范围更广,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高。总体上看,《学报》2017年大部分指标好于2016年,办刊质量在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栏目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栏目范围模糊。相对引文献的老化程度。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老化程度越大。社会科学期刊的普赖斯指数值在40%45%。由表21可以看出,5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占引文总量的36.50%,低于社会科学期刊理想的普赖斯指数值,说明《学报》引文总体上存在着引用文献老化的问题,作者对于新的研究成果的接受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引文半衰期也是用来衡量期刊引用文献时效性的一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于新的科研成果的关注度。引文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为:HL=i+(50%-a)/(6-a),其中i为满足(N为引文总量,为第i年的引文数量),a为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累积百分比值,6为累积百分比刚好超过50%的累积百分比值。依据表21中引文出版时间的统计结果,计算出《学报》2017年的引文半衰期为5.85年。而2016年《学报》的引文半衰期是5.6年,2017年《学报》在引文时效性方面没有提高。

通过对普赖斯指数和引文半衰期的计算,结果均反映出《学报》引文时效性不高,存在问题,说明作者群对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程度偏低。《学报》應引导作者关注当前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提高信息接收和利用能力。

专业期刊来说,《学报》的稿件内容涉及的范围更广,对形成刊物特色是不利的。要克服学科种类繁多的弊端,编辑应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有能力准确把握当前的科研热点,找准策划专题和栏目的切入点。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性的作者少,年轻作者人数多,应加强约稿力度,发挥编辑和编委会约稿的作用,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挖掘更多优质的院内稿件,另一方面争取有较高学术威望的作者的稿件,引起读者关注。进一步缩短出版时滞,利用好例如中国知网优先出版这样的平台,为提升论文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机会。作者分布范围广,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使得刊物受到的关注度不高,被引频次比较低,应努力培养核心作者群,并积极发现潜在作者,培养新作者。引文量较高水平刊物还有明显差距,引文时效性欠佳,应引导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科学、合理地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