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工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8-11-24曹文波
曹文波
摘要:新媒体时代,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优化、手段创新、途径拓展、素质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对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已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同时还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开放性、个性化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把握新媒体的特点,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是新时期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工科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而工科院校因其自身重科学轻人文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暴露出基础不牢、持续性不强、缺乏后劲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在工科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明显有别于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使得他们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1.偏重理性,逻辑能力强。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因长期注重数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对待问题时更偏向理性思考,善于探究事物内在逻辑关系。
2.注重实用,动手能力强。工科专业的学习内容以技术性知识为主,课程设计也更注重实际操作,这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
3.忽视人文,素质有待加强。由于工科院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大学生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学习,人文教育相对欠缺,造成他们逻辑推理能力强、形象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人文素质匮乏等。
(二)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特别是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武装大学生的重要思想阵地。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关键。
2.能有效抵制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带来的冲击。新媒体已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最重要的平台,它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者,每天都接触大量的新媒体信息,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包含消极有害的信息。大学时期正处于学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阶段,工科专业学生又缺乏灵活多变的分析,这就亟须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是新时期工科院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创新教育内容,贴近社会实际,并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通过进行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且运用各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有利于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各种校园文化形态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弘扬主旋律,加强人文关怀,建设多样性的、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二、新媒体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一)工科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根据部分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笔者对所在学校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爱国、诚信、文明、友善,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职业规划,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问题也客观存在,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经受着种种考验,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价值观偏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轻关注社会,重自我发展。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本身就对社会科学缺乏关注,对人文主义教育比较淡漠,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在追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时,往往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二是遠人文情怀,近功利主义。工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造成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想像力不够丰富,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存在思维定势。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价值目标越来越功利化,追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
三是价值目标偏离,民族精神缺失。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不同思潮、不良价值观形式冲击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得不少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发生偏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等缺乏深刻认识,不能把民族使命与自身责任联系到一起,缺乏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新媒体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1.新媒体的开放性让工科院校大学生接触不同文化、思想,开拓眼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功能,海量的信息内容、丰富的数据资源、多元的文化观念等给工科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让大学生可以便捷、同步地接触世界不同文化和思想,在“地球村”里培养国际意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2.新媒体为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新媒体时代,平等性、互动性、主体选择性强的教育平台为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媒体拉近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大学生参与交流的主动性,让教师的观念、要求可以有效地为大学生所接受,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新媒体拓展了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借助新媒体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更直观、易接受的传播优势,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时俱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知行合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新媒体成为工科院校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工科院校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多以讲座、开会、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随着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他们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关注社会动态、实现人际交流。
(三)新媒体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
1.传播主导性的缺失冲击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三观”。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模糊了传播主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使传播主体泛化。这种结果带来的影响就是主体思想也随之产生多元化,传统媒体时代的主导思想受到严重威胁,各种追求自由、个性,拒绝权威、唯一的传播思潮直接冲击着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2.新媒体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工科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导致传播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诸多暴力色情信息、颓废腐朽信息,甚至是敌对反动信息的泛滥和流传,正一点点侵蚀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认知。
3.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引发工科院校大学生道德失范。在新媒体的交流中,部分大学生都选择了隐藏真实身份,这使其中一些人在言谈交流中对自己的言语不负责任,缺乏道德约束,甚至以欺骗为前提博取自己在网络中的受关注度,迷失于网络虚拟空间不能自拔。新媒体中的诚信危机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阻碍他们正常的交流,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潜在威胁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媒体环境下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与新媒体特质相适应,增强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新媒体的今天,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生动、便捷、互动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形象、更直接、更具影响力的同时,保证教育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容易为工科院校大学生所理解、接受,而不是一味宣传空洞理论。因此,工科院校要牢牢抓住、抓好这一平台,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理论、弘扬先进事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等,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加深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而且,由于新媒体的平等交互性,工科院校的师生可以凭借即时通讯工具,随时随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交流,教育者能及时捕捉到大学生思想意识发生的变化,当学生中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时,教育者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形成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工科院校的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拉近了二者在情感上的距离,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二)掌握新媒体技术,创新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
第一,根据工科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大学生的特点,重点打造个性鲜明、品位高尚的校园“第二课堂”——主题教育网站。网站建设的主线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突出内容的可读性、功能的服务性、形式的新颖性,使主题教育网站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思想阵地。
第二,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实时、直观地发布和交流信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生动、更直接,从而满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要求。
第三,新媒体技术,比如播客、微电影等,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记录生活的平台,也为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特有的、全景式的窗口,使教育内容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把握时代特点,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第一,工科院校要结合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学会遵守社会道德和规范,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社会实践内容的安排上,工科院校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借助新媒体拍照片、发微信、转微博等功能,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通过新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
第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品德修养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需要。一是本着“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落实到新媒体服务大学生的全过程中去。二是广泛利用新媒体开展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微访谈、微电影、掌中校园、网络文学、才艺展示等,丰富校园文化,在参与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三,新媒体的使用,打破了以前社团成员间只能面对面沟通的限制,社团沟通方式发生变革。新媒体的应用也拓展了社团的交流平台,使社团的影響力越来越大。同一高校的不同社团之间、不同高校的社团之间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交流互动,了解相关活动动态、积极参与活动,扩大了社团活动影响范围。基于此,工科院校社团文化建设应在推动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同时借力校园传统媒体,实现多媒体的融合,以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群体开展社团文化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提高新媒体主体的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代,要求工科院校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都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全面提升各自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工科院校教育主体首先要转变观念,正视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能动地去改进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发布正面、积极的信息,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将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活动中提升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工科院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既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熏陶,同时也要利用新媒体加强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此外,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也应引导和号召大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强化大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律意识、自警意识,也能通过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